第一章 男女有別(1 / 2)

華北平原上有一句老話“多兒多女多冤家,沒兒沒女活菩薩。”兒女是討債的鬼,兒女多了有操不完的心。

一個家庭兒女的多少直接關係著這個家庭的幸福指數,但是苦是甜還要看兒女們各自的性格和造化。

在沒有計劃生育的那個年代,農村家庭幾乎家家都有至少五六個孩子,甚至更多,當然不包括那些沒有長大成人的。

魏占山老漢今年快五十歲了,有四個兒子,生養四個孩子在村裏來說不算多也不算少。

魏家老大出生時因為是頭胎,生得非常艱難,老魏媳婦使了好大力氣才生下來,所以就給老大取名為“大力”,這個名字後來看果然是名符其實,大力從小就比一般的孩子力氣大,長大後也是膀大腰圓。

以老魏夫婦的知識水平來說,孩子生下來立馬就能有個合適的名字是件很不容易的事,但老魏喜歡一家人和和美美,也希望孩子將來為人能夠和氣,所以老二生下來後就叫“二和”了。

老三在出生前老魏夫婦都以為這胎該是個女孩了,為了避免像老二那樣出生後想不出名字來的尷尬,提前就把名字給老三起好了。老魏夫婦思索了三天後認為“春香”這個名字最好,寓意春天鳥語花香,等到老三一出生發現又是一個兒子時,老魏夫婦覺得這個起好的名字不能用了,但是一時又想不出別的名字來,左思右想後決定隻保留“春香”裏的“春”,於是老三就叫“三春”了。因為借了女孩的名字,老三長大後確實有種女孩溫柔的特質。

老四因為出生後身子骨弱,月子裏因為抽風差點夭折,為了讓這個孩子健康長大,老魏夫婦給他取名叫“大壯”。雖說大壯是家裏的老小,卻從小嘴皮子就滑,人際交往能力數他最強,插科打諢、混跡人群的本事自然天成。

魏占山的老伴因為身形碩大,走起路來肥胖的身子總是左右搖擺,極像大鵝走路的姿勢,於是大夥都戲稱她“魏大鵝”,其實她有個非常雅致的名字,據說她當年出生的時候正好是桂花飄香的時節,於是父親就給她起名叫“張桂香”。

“大鵝”不僅走起路來像大鵝,就是嗓門也像大鵝,尤其是當他教訓四個兒子時,幾乎整個街道都能聽到。

老魏非常滿意大鵝給他生了四個將來能給他撐腰的兒子,當年四個兒子出生時,每出生一個他就向親戚鄉親們炫耀一番:又一個勞力,長大了都是掙錢的料;老魏家的大樹又多一個枝兒,將來還得冒出更多的枝兒。

接連生出四個兒子之後,大鵝也曾期待能有個女兒,對女孩的喜歡起源於對前院老趙家的羨慕。

前院的趙文遠夫婦與老魏家正好相反,一氣生了四個閨女。大閨女如今已經到了快出嫁的年紀了,最小的也已經十好幾了。大閨女從十幾歲起就開始幫著母親料理家務,自動承擔起洗衣做飯的家務,女孩天生的母性氣質使她從懂事起就把照顧家人當作自己的義務,大人不在家時照顧妹妹們的衣食起居,家長勞動歸來時端茶遞水、噓寒問暖,著實能幹又體貼。都說十來歲的閨女可以頂半個娘,老趙家的大閨女可以算得上頂半個家了,定奪家庭事務時起著決定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