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正德十一年,天降亂星,周皇駕崩。
新皇登基,擬定先皇諡號為“景”,稱周景帝,改元正統。
正統元年,大周江南的一個山穀中,一個背著嬰孩的中年劍客迎擊著大周的上千鐵騎。
劍客身上已經沾滿了鮮血,有他敵人的,也有他自己的。
“這是在逼我啊!”劍客低喝了一聲。
隻見那劍客疲憊的雙眼逐漸閉上,然後抬手就是一劍,分化出無數劍光。那一道道劍光,仿若九天銀河傾瀉。劍氣沉浮四射,掃蕩著周圍的一切。但凡籠罩之處,草木成屑,山石崩裂。
首當其衝的大周鐵騎被劍氣所覆蓋後,隻來得及發出一陣慘叫聲,然後就連人帶馬被劍氣切割成肉屑,飛濺的到處都是,整個山穀頃刻間一片死寂。
半日後,當江南守備大營樞密使,宋國公宋開疆帶著數萬兵馬趕到的時候,卻隻見到了屍橫遍野。
即使這位老將軍身經百戰,可是見到這悲慘的一幕,心中依然膽寒,不由歎道:“人力終有窮盡時,奈何卿本神人也。”
十六年後……
雲霧繚繞的古華山中,有一個門派,名字叫做古華派。
古華派的祖師爺曾經說過一句話:“天下九宗,古華為中。”
是的,天下一共有九大修行門派,古華派正好是排名第五。
古華山地處江南之地,平日裏香火旺盛。
這是因為古華派的弟子從小就在山中修行,到了十六歲就會下山,救濟萬民。
“子清,今日四月初八,正好你十六歲,該下山去了。”
子清,就是華子清,古華派第六十代弟子。
而說話的則是他的師傅,古華派白雲峰的峰主,古華派掌教的小師弟吳劍。
“可是,師傅,天下雖大,徒兒該去哪裏?還請師傅賜教!”
華子清說的是實話,他從小就生活在古華山山上,除了到半山腰的酒鋪裏給師傅吳劍買酒外,就沒有下過山了。
所以對於古華山外麵的事,他還停留在那些香客的言語中。
“該去哪就去哪,問我幹嘛,天下之大,還容不下你個華子清嗎?”說完,吳劍扔下一把劍,一本書,就離開了。
華子清眨了眨眼,覺得很無語:“師傅肯定是舍不得我。”
說完眼光就瞥到了地上,然後眼睛就被地上的東西給吸引了,因為劍是吳劍的佩劍,書是華子清一直夢寐以求的經書《大道經》。
這本經書據說是那位古華派的祖師爺編寫的,現在古華派的弟子中,能夠修行這本經書的隻有掌門師伯那一峰的弟子,其他峰的弟子除了很少很少一部分,都是沒有資格修行這本經書的。
“師傅為了這本經書一定付出了不小的代價!”華子清喃喃自語。
然後,就毅然把經書撿起,把劍背起,決定下山了。
華子清的樣貌還算清秀,頭上紮了個發冠,叉著一根被桐油浸泡過的的桃木枝,衣服是很普通的道袍,看起來就是一個年輕的小道士。
吳劍站在峰頂,就這樣默默地看著華子清下了古華山。
事實上,那本經書是吳劍從掌門那裏偷來的。而劍的話,正好吳劍前幾天換了一把新劍,這把舊劍也就沒什麼用了。
當然,這也算是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下山的時候,華子清興高采烈,感激涕零。
但是到了山下的時候,他卻懵了,到處都是路,到處都有人。
又走了一段路後,到處都沒有人,到處……又都沒有了路。
這一刻的華子清絕對是崩潰的,因為真的不知道怎麼辦了。
而且一天了,啥都沒有吃,肚子咕隆咕隆的。
古華派弟子數百人,在山下曆練的足有半數,可是天下之大,一兩百人相對於茫茫人海來說也隻是滄海百粟,微不足道。
所以對於華子清來說,因為沒有師兄們的帶領,所以他現在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
不由想著,華子清坐在道路旁,翻出了那本師傅留給他的《大道經》。
隻見映入眼簾的第一頁上,寫了這樣一行話:“十六年前,江南之所,某處山穀,為師為你殺周兵三千,若子清你想知道真相,就去上陽王府看看吧。”
看到這,華子清心神大震,他沒想過吳劍會騙他,於是心中不由裝了一個包袱。他小心翼翼地將那頁紙撕下,一點一點的吞入了腹中。
而吳劍的那句話,也被他牢牢記載了心底。
他此刻已經堅定了自己這次下山的目標,那就是尋找十六年前的真相。
他不再走那些偏僻的小道,而是邁步回頭,走到了不遠處的一條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