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七章 好人不易(1 / 1)

雖然,前麵絮—絮—叨—叨—囉—裏—囉—嗦—不—厭—其—煩—長—篇—大—論地說了這麼多這麼長這麼一大段話,說得就好像她和聽話的人此時正麵對著麵一樣,那語氣,聽起來說得就還在跟人家像是認識了很久的人在嘮嗑一樣,喋喋不休地沒完沒了,還不怕對方尷尬了似的。要知道,除了熟悉的人之外,誰又會對不認識的人,吐露心聲呢,這樣,不僅自己覺得不妥當,對對方也是不尊重的體現吧。更兼之,如果是熟悉阿綾的人,就一定會知道,她可並不是個熱絡的人呢,甚至,她對自己的評價,也從來不是用“好人”、“壞人”來衡量的。

如果,真的要她在“好人”和“壞人”,這兩個詞語之間裏,來做出一個必須二選一的選擇來形容自己的話的話,那麼,大概率上,她會在想一想之後,通過思考認為,自己絕對不算是一個標準意義上的“好人”。

當然,在這裏,“好人”這個詞彙的內涵是非常豐富的,它並不僅簡單地指的是內心上的善良程度,同樣也是在指世俗標準之下的被公序良俗所認可的那些繁瑣而複雜甚至有些呆板的“評判標準”。前麵的標準,尚可通過自我進行道德約束來努力達到,可是後麵的這個標準取決於他人,那可就太難了。畢竟,“好人”啊,可不是簡簡單單就能夠做的,單憑自己自認為一廂情願的認同,是遠遠不夠的,更需要大眾的評判,而與此同時,自然也要坦然地麵對來自大眾的苛責了,在萬眾矚目的聚光燈之下,再小的錯誤和瑕疵,都會被無限放大成一個個巨大的缺陷和漏洞,從而使人陷入輿論與道德的雙重考驗之下。

這也就是為什麼,有句老話會這麼說了:“人這一輩子啊,要是做一件好事容易,經常做好事那就不容易了,如果一直都做好事,那簡直就是難上加難”,道理說得便是如此簡單直白明了的道理了。要知道,尚且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古之聖賢皆認為人這一生難免犯錯,更何況,平凡如這個世界上的絕大多數人,能做到事事問心無愧,已經更是極其難得的境界和修為了,又怎麼能保證這人生之路上,每件事都做得盡善盡美到成為道德楷模呢?

做不到的,古往今來沒人能做到的。人之所以為人,正是因為其有七情六欲,其有私心雜念,而同時,又能夠盡自己的所能,依靠後天的所學和所悟,控製好這樣的七情六欲,克服這樣的私心雜念,使之始終能夠在人類的掌握之內,而不超出人所能控製的範圍之外,並盡自己所能,為這個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如此,便已經是這世上極為了不得的存在了。這其中,並未有人提及,“人不能犯錯”這樣的要求,而達到如此標準,已然是一個“好人”了。

如此看來,“好人”不易啊。

55621/120335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