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濤的想法是建立一個快餐店,裝修簡潔明快,充滿都市信息的小店,一個星期內,林濤雇人更新了玻璃鋼的門窗,全套的座椅,牆壁上貼上了經濟美觀的壁紙,點綴了幾張西方田園油畫的廉價印刷品,一共花去了八千大洋,小店內外煥然一新,飯店的名字由原來的陝西刀削麵,變成了“PaLa牛肉飯。”PaLa就是扒拉吃飯的意思,開店以後,蕭瀟問及飯店名字的時候,林濤一解釋,大家掩口而笑,誰能想到正是這個“PaLa牛肉飯。”的小店為林濤掙下了第一桶金,同時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
林濤為什麼要取這個名字,因為林濤的母親生前最拿手的就是燉牛肉,那澆滿肉汁的牛肉飯讓林濤渡過了快樂的童年,那是媽媽的味道,林濤想一輩子記著。
林濤在小店外麵貼了招聘廣告,招聘:川菜廚師一名月薪兩千,配菜一名月薪一千,雜工兩名月薪八百,提供食宿,限男性。接著林濤又在校內散發傳單,“PaLa牛肉飯。”十一月十一日開業,雖然還沒有招聘廚師,但是林濤已經在網上找齊了菜譜,都是家常的川菜,價格比周圍的飯店略低,並且在傳單背麵附上飯店內外圖片。最關鍵的是招聘學生鍾點工服務員,早9:00到下午一點,下午一點到晚六點,晚六點到晚十一點,三班每班兩個女生,第一班提供午飯,每天二十元工錢,第二班提供晚飯,每天二十元工錢,第三班提供晚飯每天二十元工錢,其實林濤要雇用社會上的女性可以省下一半的工錢,但是林濤確是想為學校內的貧困生提供一份薪水並不豐厚的工作。林濤還在上麵注明,歡迎體驗生活的公子小姐,若果生意興隆,額外給大紅包。林濤還把招聘啟示發在校園網上,引起了一個小小的轟動,報名的女學生竟然有五十多名,林濤第一次當起了考官,在“PaLa牛肉飯。”麵試服務員,精挑細選了十二位,雖然隻招聘六人,但是另外六個作為替補,當班的有事可以臨時替換。林濤挑的這三個時間段,都是根據醫科大的課程表安排的,這十二位在對應時間段都沒有課程,至於收銀員,林濤在小西門的社區找了位下崗的阿姨,社區領導狠狠的誇獎了林濤一番,這位李阿姨四十歲,丈夫去世,獨自撫養一個上高中的女兒。就在醫科大附中念高一,林濤為母子兩人在飯店解決午餐和晚餐,並且給李阿姨一個月一千元的工資,李阿姨自然是千恩萬謝。成了林濤的絕對心腹。
飯店雖小,事情倒是不少,連續麵試了五位廚師,林濤終於相中了部隊轉業的馬師傅,馬師傅又挑選了一個配菜和兩個雜工,配菜的叫劉光二十三歲,小夥子長的十分敦實,是東北人。兩個雜工是四川人,都是十七八的小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