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一些比較遠的地方,零售分局的人根本不會覆蓋到,所以,他們才隻要了四千份報紙。
當然了,讓零售分局把報紙全部接過去也可以,考慮到遠途網點,零售分局一定會漲價。
如此一來,報社還不知道支出多少成本。
一期看不出來,但是五十多期,一年下來,費用就不是個小數目。
用王建設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要學會精打細算。
像楊明剛才說的,寧願舍棄幾個小報攤,也得保住這個文具店一樣,都是精打細算。
二人剛吃完飯,文具店也開了門。
方正和楊明趕緊將報紙提過去,並放在店門口,店老板從桌子底下拿出二十份上期的報紙遞給楊明。
然後,店老板打開一個桌子的抽屜,從裏麵數了實售五百八十份報紙的費用結給了楊明。
楊明回到車上,從手套箱裏套出一個塑料袋,將錢裝了進去。
如此,一個賣報的正常流程就結束了。
從文具店離開之後,楊明按照預定路線繼續前進,麵包車幾乎是開個十幾分鍾就得停一停,然後下來發放報紙,再收錢,再出發。
一上午下來,近四千份多份報紙已經送完。
中午的時候,楊明帶方正又去了一個小巷子,裏麵有一家店的手工水餃不錯,主要是價格還便宜。
二人各要了一份水餃,方正又要了兩個菜和兩瓶飲料,說是這一頓他請。
楊明也不跟他客氣,二人吃完飯之後,大概是中午十二點半,然後,楊明繼續出發上路。
下午三點左右時,報紙算是全部發送完畢,係統獎勵給他了300個小時的生命,
楊明把麵包車開到了一個比較安靜的地方,告訴方正,一天下來有些累,可以在車裏歇一歇,等下班點再回報社交車。
方正讓楊明直接回宿舍歇著就行,沒必要非要在外麵。
楊明的回答是,李平原之前規定的,不允許回宿舍,萬一被報社其他同事看見,容易惹事。
方正直接說沒事,出了事情由他負責。
楊明見識過方正的手段,而且也看得出總編輯王建設對方正非常器重,便聽了方正的話。
他先是開車把方正送到了報社,自己又開著麵包車去宿舍休息。
方正到達報社後,本想著上樓,擔心這樣會給楊明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畢竟,發行部主任都回來了,他的手下呢?
負責人送完報紙回來後繼續工作,手下的人就回去睡大覺了?
報社雖然人不是很多,但還是有不少好事者。
所以,方正先給張優秀發了個微信,讓他送完報紙後直接回家歇著,下班的時候把車交回報社就行。
然後,他也開著車回了家。
此時的季節,已是六月份,天氣不是太熱,但溫度也不低。
一天下來,不知道出了幾次汗,方正的身上已經黏糊糊的。
再者,還要搬報紙、收錢、找錢、回收舊報等工作不停地要做,讓方正手上、臉上、衣服上髒兮兮的。
他回家後好好洗了個熱水澡,然後倒床就睡,決定補個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