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熙攘攘、吵吵鬧鬧,各種聲音彼此起伏之時,還伴著包子、肉火燒、油條、麵包以及人之肉體等所散發出的各種味道,一輛公交車包含了大國小民的真實寫照。
一路之上,方正在公交車上收獲不少。
主動給老大爺讓座,獲得50個小時的生命。
被人踩了一腳後,露了個笑臉表示“沒事沒事”,獲得了10個小時的生命。
公交車急刹時,他用胳膊快速擋住了後仰的中年大姐,獲得了80個小時的生命。
下車時,順手幫一位學生模樣的小夥子提了下行李箱,獲得了30個小時的生命。
總之,他隻要從事正能量的行為,都會獲得一定的生命獎勵。都說時間就是生命,對他而言,助人為樂才是生命。
當然了,當聽到別人對他真誠地說一句“謝謝”時,他心裏還是有些成就感的。
大概在七點半的時候,方正到了報社所在的紡院大樓。
紡院大樓,顧名思義,是濰州市紡織職業學院的辦公樓,建成時間較早,隻有九層。
在紡織職業學院遷到郊外大學城之後,這座樓基本空閑了下來。紡院領導為了不讓大樓閑置浪費,這裏除了留下一個招生辦公室之後,就全部租賃了出去。
《城市周報》的總編輯王建設與紡院院長多次溝通後,終於以置換和付費相結合的方式租賃了這座大樓四樓的整整一層。
所謂置換,就是《城市周報》會拿出相應的版麵來宣傳紡織職業學院,而紡院要做的就是為報社減免一半的租賃費。
所以,報社隻需要拿出一半的費用,就可以租賃到近千平米的辦公樓。
實際上,報社根本用不到這麼大的地方。
隻不過,王建設不想與其他單位或公司同處一層樓,認為不方便也不安全,所以,最終導致有幾個辦公室是閑置的,被當成了倉庫。
在走到四樓台階的時候,方正下意識摸了摸包裏的鑰匙,然後,他苦笑了一聲。
在他休病假這段時間,辦公室早已經把他的鑰匙回收了。
報社上班時間是早上八點,鑰匙由幾個部門主管和辦公室人員負責,按常規,七點半這個點,報社的大門是鎖著的。
今天,大門卻被打開了,方正猜測應該是總編輯王建設早早趕來了。
他能理解王建設的深意。
一呢,沒人的時候,兩個人可以聊一下深層次的話題,而不至於被人打擾。
二呢,他之前犯了錯,又重新回來上班,遇到同事時難免尷尬,也需要一個緩衝和適應的時間。
三呢,能體現出王建設對他的重視。
看來,王建設對於當初讓他背鍋一事,還是心有內疚的。
王建設既是總編,又是社長,內容與業務同時抓。
在采編一體化施行後,內容基本穩定,他讓副總編輯婁凱旋具體負責內勤和采編工作,他則把主要精力傾斜到了業務部門。
為了拓展報社業務,他晚上經常應酬,熬夜、喝醉是家常便飯。
所以,他第二天到報社時基本都是九點以後。
今天,在七點半就出現了,還真是難為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