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笑夫繼續完成《智能車的現狀與未來》:
“【二、智能車的未來發展趨勢】
米國在智能車的發展和應用領域一直都保持著最活躍的發展態勢,一定程度上,美國智能車的未來發展方向代表了智能車的發展趨勢。
1 .多軍種,係列化與車族化.
2009 年,米國陸軍訓練與條令司令部(Training and Doctrine Command,TRADOC)和坦克機動車研發工程中心(Tank-Automotive Research,Development and Engineering Center,TARDEC)聯合發布《機器人戰略白皮書》。
綜合考慮未來裝備需求,進行了當前美軍智能車的發展規劃,確立了智能車研究更加重視多軍種、係列化和車族化的發展理念。
米軍目前所研發的智能車分別針對各軍兵種不同的需求,如適應於海軍陸戰隊要求的角鬥士(Gladiator)無人戰車,適應於阿富汗排雷需要的微型連枷(Mini-Flail)掃雷車;
適應於城市環境的偵察、巡邏、監視等任務的龍騰(Dragon Runner)小型智能車等。
同時,一部分智能車又發展出多種變型車,以適應多樣化的任務需要,例如多功能通用\/後勤裝備車輛(Multifunction Utility\/Logistics Equipment Vehicle,MULE)共包括3種變型車,分別為:運輸車型、掃雷型和輕型突擊型。
2 .總體技術上向通用型發展。
現階段研究的智能車一般都是針對某種特定的任務,為達到最優的性價比,在總體技術上將逐步向平台的模塊化、運載子係統的通用化方向發展,也即智能車的通用技術將是未來的研究重點。
例如,由米國卡耐基梅隆大學、美國波士頓動力公司等為美國陸軍未來戰鬥係統(FCS)研發的自主導航係統(Autonomic Navigation System,ANS)就是一種通用的智能車控製軟件係統,根據需求經過不同配置後,該係統就可以實現不同的功能,能夠適用於美軍所有的智能車。
著眼未來,這種通用型方式將成為今後智能車的主要研發方式。
3.以軍事應用為牽引,以民間應用為助推,協調快速發展。
軍用技術與民用技術往往是交叉的,例如米國的阿波羅登月計劃、互聯網、全球定位係統等最初都是軍事項目,發展起來之後轉向民用,對社會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同時也促進了這些軍事項目的深入發展。
智能駕駛技術也是一種軍民通用的技術,其在軍事方麵的發展,重點應是在越野道路、無路環境、核生化環境中的感知及控製技術;
而民用方麵則集中在車輛的主動安全、道路規劃、輔助(自動)駕駛等技術。智能車的發展需要大量的投入和長期的研究,單純依靠軍事投入顯然是不夠的,應將其孕育於民用技術的研究中,充分利用民間巨大的資源,加快智能駕駛技術的發展。
【三、對智能車發展的思考】
事實上,早在1939年,米國通用汽車已首次展示無人駕駛概念車。
直至2009年,穀歌推出無人駕駛汽車計劃,這讓智能汽車備受關注並真正加速發展。
目前,4G通信、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加速向交通領域滲透,未來交通呈現出智能化、無人化、網聯化的發展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