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心的朋友,你會不會認為我在這裏把冰糖葫蘆的“糖”字打錯了?
不過呢,這個字在我們那裏來說還真的沒打錯。冰糖葫蘆是一樣吃的東西,它比較流行於北方,而冰“棠”葫蘆也是一樣吃的東西,隻是小範圍的流行於我們那個鄉鎮吧。
這冰“棠”葫蘆中的棠,就是棠梨。棠梨,又別稱甘棠、杜梨、棠溜子,可以入藥,是治愈咳嗽、泄痢的一種重要藥材,其味道甘澀酸甜,可以生吃,可以蒸煮,製作方法多樣,因為製作方法的不同,它的味道口感也會出現很大變化。
棠梨樹是遍布大江南北,但是我在市麵上卻從來沒發現過有賣棠梨的(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很少逛超市的緣故),所以在這裏介紹的話,我也不知道讀者們是否吃過,見到過。
大約在每年的農曆八九月份,就是棠梨最為成熟的季節。但是最為成熟的季節摘的棠梨,卻不是口感最好的,味道最爽的。因為八九月份的棠梨,已經沒有多少苦澀味道了,果實也已經粉粒化,吃起來粉粉的,口感並不是多好。唯有七月半左右,才是我們最喜歡摘棠梨吃的季節。
七月半時候的棠梨味道最讓人迷戀。爬上水桶粗的樹幹,在樹上斜躺著摘一顆雞蛋大的棠梨,咬一口很清脆,甜甜的棠梨汁隨著舌頭的攪動填滿整個嘴巴,這時俯瞰遠處的山景,嘴上嚐著美味的東西,心裏極為放鬆,一個字形容,就是爽!
但你再咬一口棠梨,卻發現甜汁已經微微發酸,你不信邪,又咬了幾口,竟然發現不知何時,嘴巴裏已經滿是澀味,舌頭似乎都包裹了一層苦澀的澀膏,麻麻的。
生棠梨不可多吃這是我們的常識,不然一時半會吃了太多你甚至會因為苦澀味而短暫的屏蓋了味覺,發現吃什麼都是苦澀的。
不過大多數人剛開始吃棠梨時,因為很甜,口感好,所以禁不住誘惑肯定是禁不住嘴巴的,以至於最後都成了嚐啥都像喝中藥湯。
真正能讓人吃到爽,吃到吐沒副作用的是經過蒸煮之後的熟棠梨。話說,棠梨這種東西還真是神奇,生有獨特的味道,熟的也有獨特的味道,似乎蒸煮之後已經變成了另一種水果。
煮熟了後的棠梨,味道的特點是半酸半甜。這時候的口感,沒有一點清脆感,卻有點像果凍,稍稍比較硬的果凍。如果比較熟透了的,吃起來又會比較粉,酸味就更少了。咬開皮,聞起來,有些淡淡的藥味,挺誘人的。
當然真的要做出比較好吃的棠梨,這種簡單的加工方法是不能滿足我們的口味的,畢竟南方人比較喜歡甜味,而經過蒸煮後的棠梨還是有些酸酸的。
那還要怎麼做呢?我之前說的冰“棠”葫蘆和冰糖葫蘆隻有一字之差,其實這兩者是有大大的關聯的。它們的不同之處在於主材料不同,一個是用棠梨,一個是用山楂。山楂的口感硬,棠梨的口感軟,山楂比較甜,棠梨比較酸,所以兩種材料的差異,使得它們更有獨特之處。
但是,當棠梨的酸經過熬製好的糖水澆灌後,那它酸的缺點便是被彌補了。所以,彌補好缺點的冰棠葫蘆和肉質比較硬的山楂相比,誰優誰劣就大致可以看出來了(在我看來是這樣的)。
不過近幾年來,大部分的人都搬到鄉鎮外麵去住了,人走的少了,農村裏的山路就變荒了,雜草攔路,想上山去摘幾顆棠梨嚐嚐也上不得去,就更別提摘一把棠梨回去做冰棠葫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