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最後兩首歌曲,不知道你們喜歡什麼樣的歌曲了?不過不管你們想要聽什麼樣的歌曲,還都是我說了算!”
李星雲又皮了一下,讓全場的觀眾都恨不得弄死李星雲。
“好吧!不逗你們了,歌曲我早已經想好了,下麵這兩首歌也希望你們能夠喜歡!首先這第一首歌是一首民謠,你們都知道,我對於樂器有著不一樣的理解,而民謠配樂器才是最搭配的,所以送上我的這首新歌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說著李星雲拿出了自己的吉他然後開始彈了起來,而且這一次沒有一個樂器跟著李星雲動起來,隻是李星雲的樂器,而李星雲的樂器功力那是出了名的好,全世界都榜上有名,所以當吉他的聲音想起來的時候全場的觀眾都被吸引了!
“池塘邊的榕樹上
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
操場邊的秋千上
隻有蝴蝶停在上麵
黑板上老師的粉筆……
”
要是在異世界估計大部分的華夏人對於這首歌都在熟悉不過了,因為這首歌實在是太經典了。
這是一首來至於一個灣省的歌手——羅大佑。
羅大佑灣省流行樂壇教父。他的出現是灣省乃至整個華人當代文化史上的重要現象。羅大佑作品的批判和社會啟蒙意識、大時代感以及搖滾與東方美學的結合,堪稱華語樂壇的豐碑!
羅大佑是一個時代的標誌,他的音樂創造才能是無與倫比的,可以說他創造了台灣音樂的一個曆史階段。他的創作內容都是對整個社會的一種描述。他是時代造就的英雄,敢於揭露社會的一些現象,絕對的華人之光。
羅大佑的音樂是非常有深度的,因為他是一個非常有思想的人,而且他的思想是一個非常獨特的,他有與人不同的見解,而且他的表達方式也非常非常的特別的誘人,如果我來形容他,他應該是一位奇才。奇特的奇,奇特的才能。
羅大佑就像是一代人青春時代的一個符號。
而這一首歌更是他眾多做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首歌曲!
《童年》是電視劇《走過夏季》的片尾曲,由羅大佑作詞作曲,張艾嘉演唱,收錄在1982年發行的《之乎者也》專輯中。1994年該歌曲所在的專輯獲“流行音樂百張最佳專輯”。
創作《童年》的時候羅大佑正在醫科大讀書。寫這首歌的地方不是在池塘邊,更不是在榕樹下,而是一個普通的地方。羅大佑寫歌的時候,腦海中全是粉筆、黑板、便當、課桌,就是在這樣的一種狀況下寫下《童年》這首歌。
《童年》響起時,那種輕鬆、快樂、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就會浮現在人們眼前。它讓我們每一個人,回憶起記憶中最燦爛最快樂最美好的一段時光。它給人以希望,讓人無盡的憧憬;它給人以渴望,讓人無限的回味。
朗朗上口的旋律,沒心沒肺的歌詞,曲中的酸楚絲毫不見,年長些許,聽到這首歌到是不禁讓人有點酸楚,有些感觸,更是懷念那時青澀的時光,流逝的歲月以及懵懂的童年時期。
這首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更像是一首來至於靈魂的歌曲,也是一首讓人難忘的歌曲,當然也是最具有回憶的歌曲!
選擇這樣一首歌曲在這樣的場合,其實就是讓所有的觀眾們回憶一下自己的童年,當然了,也給音樂人開辟一條新的路,事實上在這個世界民謠真的是非常少的一個品種,但其實民謠又是非常好的音樂形式。
當然了,這樣的歌曲被李星雲唱出來,那感覺又出來了,讓觀眾們聽著這首歌十分的感動,尤其是很多上了年紀的人聽到這樣的歌曲,心裏的那種感覺是完全不一樣,這首歌其實上了年紀的人聽,就好像寫在心坎裏去了一樣。
“盼望著假期盼望著明天
盼望長大的童年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盼望長大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