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到了月底,眼看著還有幾就要過年,邦興公不在家裏呆著,反而出了門。
朱學休有位姑婆,也就是爺爺的姐妹,比邦興公幾歲,家裏釀了一缸紅酒,所以托人捎信來,希望邦興公這位哥哥去坐幾。
這裏的的紅酒,並不是指真正的紅酒,比如葡萄酒之類的,而是農村釀米酒時,釀出來以後,那酒糟的顏色見紅,與原本的米黃色不一樣,所以稱之為紅酒。
在仙霞貫周邊,家裏要是釀出了紅酒,就表示來年家裏風調雨順,樣樣平安,是個好兆頭,所以朱學休的姑婆請邦興公過去品嚐,住幾日。
年後忙,隻有年前的時間,邦興公收到妹妹傳來的信後,樂癲癲的去了,要到那個叫梅頭口的村子吃酒去,計劃住上好幾,至於家裏麵,他就當起了甩手掌櫃,直接甩給了孫子朱學休。
“屋裏沒什麼事,等賬本算出來以後,把這些人散了,和往年一樣。……這些老曾都會安排好。”
“等兩鄉裏要過堂,你去露個麵就好,……我去(你姑婆那裏)住幾。”
過年了,按照仙霞貫的風俗和常規,家裏請的工人、傭人、掌櫃、賬房,都要放假,從年二十四開始,家裏就隻留就近的幾個人,幫著燒水、做飯,以及打掃衛生,其它事物一概暫停,直到正月初七才會回來。
這裏家裏麵的人員,而街上的店麵沒有就沒有這麼早,一直要等到年三十或者是過年那下行才會開始放假,然後初七正常開業。
現在,很多店麵都是在正月初五,甚至更早的時間就開市,但是在以前,仙霞貫必須等到初七才會開市,遵循‘吃過七寶羹,各人買零星’的古老傳統。
七寶羹就是指初七的早飯,隻有到了這,仙霞貫的墟市才會開市,否則你就是提前開張了,也沒有人前來光顧。在這以前,讓錢和票子出了口袋,會被認為很不吉利。在這之前,連探親、串門也省了,必須等到初七或以後。
因此,仙霞貫的人在春節前都很活躍,但過了春節,每個人都貓在家裏、不出門,號稱躲年,或者是藏年。不外出、不露麵,一直過了初六,等年過去了,初七吃過七寶羹之後,人們才會正常出現,開始出力辦事。(PS:這裏的年是指年這種動物,不是過春節哈,大家看清楚,不要理解錯了。)
過堂,有很多,但邦興公到仙霞貫(觀)去過堂,指訴訟過堂。
開始侵田以後,很多鄉民不樂意,求助無門之後,就會想著過堂,讓政府主持公道。民國時期,已經有了法院,但仙霞貫這種地方肯定是沒有,於是仙霞貫的新任鄉長就成了青大老爺,暫時代理法院,行駛法院職責。過堂的地點就在仙霞貫(觀),仙霞貫得以命名的那所道觀,隻是年頭久了,裏麵沒有了道士,改成了公家的場所。
其實這種過堂,更多的應該是一種民事調解功能,而不是宣判,隻是中國上下幾千年,一直都是正堂老爺審案、宣判,所以仙霞貫的老百姓自然而然認為鎮老爺一張口,家裏的田就改了姓,變成了別人家裏的,姓了別人。
於是,等到新任的鄉長吳國清一開口,判了案情,就有人忍不過,從道觀裏衝出來,直接衝進了紫溪河,引得現場一片混亂。
“救人啊,救人啊!”
“有人跳河了!”
大眾廣庭之下,呼救的人不隻一個,不但有圍觀的其他老百姓,還有跳河者自己家裏人,隻是別人喊救人,自家人喊的是救命。
“救命啊,救命啊……”
跳河者的家屬喊的淒惶,麵色著急,本想著讓政府主持公道,守住自己的田產,沒想到一上公堂,田產一轉眼就沒了,速度更快。家裏的頂梁柱受不了刺激,直接跳了河。
“救命啊,救命啊!”
家屬是一名女人,事發突然,手忙腳亂,不過她隻是喊了兩聲,就已經有人跳進了河裏。
冰雪融化的日子,寒地凍,棉衣棉褲都需要脫下來,這樣才能下水,不然不要去救人,一下水直接就會沉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