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賺差價(2 / 2)

可心裏一直不落穩,恐怕襪子露出來,結果坐到了新客的位置上。這裏的習俗是新女婿頭一年去嶽父家必須坐在上首,以示對新人的重視。

旁邊的人看出來,提議轉轉座位,他心不在焉的回答:“一樣,一樣”。過了一會,他自己就發覺錯了,羞得低下了頭。手足無措的一提襪子,得,把襪筒提了起來,本來就注意他的人,看到都忍不住的大笑起來。從此以後,“王海的襪子不能提”,就成了人們的口頭禪。

其二:香油,洋線襪

尼龍襪因色澤亮麗不褪色,深受女青年的喜愛,有人為了露出自己的新襪子,特意把褲腿挽的高高的。

這個笑話廣為流傳,說是有個賣香油的小夥,看到一年青婦女高挽褲腿,新襪子上還露出一截白嫩的小腿,光顧著看了,嘴裏的叫賣聲不自覺地變成了:“香油,洋線襪”。

悠悠在商城訂製的尼龍襪和解放鞋,樣式和這個年代的一樣,可是質量就好多了。韓屯村的代銷點賣的東西好,很快就傳遍了十裏八鄉。

姥姥給舅姥爺家的大人孩子都送了一雙尼龍襪,說是趁著供貨多的機會自家人都穿雙,以後村裏的代銷點不一定給供貨。

舅姥姥要給錢,被姥姥拒絕了,並大氣地宣布:“以後家裏用的東西都到咱點上去拿,不能去別處買,咱自家開點不就為了方便嗎,要不就外道了。”

“中,就按咱妹妹說的辦,沒錢進貨了來家裏拿。”舅姥爺根本也沒把自家當外人。

到了星期六,學校下午不上課。這個年代,學校過星期是一天半的時間,周六下午和周日一整天。

吃了早飯,二奶奶娘幾個就忙著準備經線子。在院子裏先栽了兩根相距一丈遠的木樁,上頭架起一根木棍,在木棍上拴著許多“經溜圈子”(玻璃圈)。木架的下麵擺滿了絡著線的絡子,木架旁邊的兩端各楔上一排木橛,兩排木橛相距一丈八。

吃了晌午飯(午飯),媽媽她們就開始經線子。先把絡子上的線頭扯出來,各穿一個“經溜圈子”,再把各個線頭攏成一束,係在一端的木橛上。籠著線縷來回走,到了另一端就把線縷遞給掛橛人掛在木橛上。

媽媽和桂花來回的跑著經線,二奶奶和桂香在兩端掛橛子,還得看著絡子上的線,沒有了趕緊的在多的絡子上倒出一些。

悠悠帶著弟弟緊跟著搗亂,用手勾勾掛在木樁上的線縷,推下立著的絡子,要不就跟在媽媽後頭來回的跑。被攆走過不了一會就回來了,一下午圍著經線的攤子打轉轉。

氣得媽媽手舉起放下好幾次,不過都沒真的打到她倆身上。悠悠心想,這麼原汁原味的技藝表演,比農家樂裏的專業多了,可不得好好開開眼。

你們當姐真的和迪迪似的,還是小屁孩,來回的跟著你們搗亂。姐是忙著錄像哪,這麼珍貴的影像資料,後世價格高的離譜。

四個人忙得手腳不得閑,一直到天快黑了才完工。在木橛處抹上黑色標記算作一勾子,再把線縷纏成一個大大的線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