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一百二十二章表象和事實(2 / 2)

按照他後世那個朋友所說,在大馬士革那邊,沒有當地人的支持,背後沒有什麼保護傘,那麼,在那邊是做不成生意的。

如果有另外的人想要介入他的那種生意,隻要是拿的錢多,背後的力量比他身後罩著他的人厲害,那麼,他就無法在那邊繼續做生意,甚至是生存下來都很困難。

所以,李忠信才比較了解這樣的一個事情,和三井雅子以及小村惠香說這個方麵的事情,他也能夠講清楚。

「按照我們國家對中東地區事務專家的說法,大馬士革那邊因為種種原因導致了他們沒有辦法成為中東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而迪拜的崛起,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他跟我講的很明確,首先,是航運業的發展。

由於迪拜位於東西方交流的咽喉要道,這種區位優勢決定了其非油產業的發展首先要進軍航運業。

為了更好地利用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迪拜政府主要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便大力推進與交通運輸業有關的基礎設施建設。其中,港口開發和機場建設是最重要的基建項目。

從港口開發來看,在六七十年代他們先後興建了兩大港口。一個是1970年正式運營的拉希德港,另一個是1979年投入使用的傑布阿裏港。

沒有一個中東國家有這樣的大的魄力,在六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時候,就開始為了轉型而興建如此建築設施,正是因為他們建設了機場和港口,越來越多的世界各地的人開始經過迪拜,對迪拜有了很好的印象。

另外,迪拜實行的「天空開放」政策,即開放航權和開放機場起落時刻資源,也大大吸引著世界各國的航空公司開辟迪拜航線,從而使其大踏步地邁入了世界級的樞紐機場,可以這樣說,迪拜歡迎全世界所有的國家的人,他們讓所有的人都可以到迪拜這邊來,隻要不是***和極端主義的人,他們都歡迎。

其次,是商貿業的發展。在發現石油之前,迪拜早就是中東地區從事珍珠捕撈和交易的中心。之後,隨著港口和機場興建,交通條件改善,特別是他們建立的各種各樣的自由貿易區,使迪拜的貿易活動更加活躍。

這種貿易自由化政策所創造的良好的投資和貿易環境,如果不出太大的意外,會使迪拜成為全球貿易的聚集地和全球貨物的中轉中心。

按照我們國家中東地區專家的說法,迪拜今後會是僅次於香港和新加坡的世界第三大轉口貿易中心,因為他們國家進口的產品中大部分是轉運到其他國家。

還有就是,這種優惠政策也促進了全球技術、產品、資本等向迪拜聚集,從而推動了其國內消費市場的形成,以及高新技術等產業從無到有的發展,實現了產業的轉型升級。所以,我才那麼看好迪拜。」李忠信很是嚴謹地正色對三井雅子她們說了起來。

最快更新請百度搜索「開心島小說」

。您提供大神大國雄起的我的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