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每天還要在“和牛”的皮毛上塗一層燒酌(一種25%以上的日本酒),用於稻草刷子細心地給牛做“按摩”。
這種方法可以促進牛的血液循環,使牛的皮下脂肪分布均勻,肉質細膩,文理清晰,吃起來肉質也會更加鮮嫩,而且有柔而不膩,入口即化的口感。
除了神秘的飼養方法,“和牛”也非常講究血統的純正性與優良性,通常隻能在自己的種族群裏生下一代,不能混進一點其他的血統,雜交和克隆技術更是被決對禁止的。
小牛出生後,政府會發給養殖戶一張登記證和一個終身使用的“和牛”身份證號”,進行編碼管理,上麵記載了牛的血統,並在行業協會內備案存檔。從出生到上餐桌都受到監督。
此外,養殖戶還必須有政府發放的養殖證明書,才有資格養“和牛”,甚至像經營“和牛”的專門店,門口都掛著經營“和牛”的編號。
“和牛”的挑選也非常嚴格,一般宰殺的都是滿三歲,體重500公斤左右的優良和牛,而且必須是“處女牛”,因為雌牛一旦經過交配,其肉質就會帶上輕微的乳臭味,此外,對肉質的評判篩選也有嚴格的,規範的製度,每隻牛都要經過顏色對比,脂肪混雜率,細膩度和花紋的均勻度等一係列的評測。
這種和牛的肉質分為A1至A5,五個級別,隻有達到A4,A5,以上的才有資格使用“和牛”的標示。
在日本和世界各地都差不多,一頭“和牛”的價格比一輛新款的日本車還要貴許多,更為彌足珍貴的是一頭“和牛”身上隻有6公斤左右的“定級上等”牛肉,其售價更是按照每克多少錢來計算。
李忠信後世的時候吃過和牛,隻不過呢!李忠信對於和牛沒有什麼太多的感覺,他覺得,吃那種和牛不適合他的身份,吃上一頓和牛,根本就吃不飽,而且花的錢金額巨大,根本就不值得,他並沒有吃出來這種和牛比他吃的那些個牛肉好到哪裏去,無非就是人們對於高檔食材的一種炒作。
李忠信覺得,日本的和牛和韓國的韓牛都是一種炒作,韓國人說,他們的韓牛一年才出一次欄,而且選用的是高級飼料。
韓牛肉質鮮美,有豐富的脂肪紋路,軟嫩多汁而且勁道彈牙。在炭火上烤過拿起一片芝麻葉包裹牛肉再抹上烤肉醬,一口吃下去,特別有滿足感。
棒子有一點非常牛皮,韓牛在韓國的售價是國外牛肉的幾倍價格,一般人家除非到了盛大的節日之外,是不會購買韓牛的,按照他們的說法,韓牛是世界上最好吃的牛肉,是韓國人的榮光所在,隻要是韓國人,就要以吃韓牛為榮,就要以用國貨為榮。
李忠信覺得,說白了,無非就是日本韓國在這個時候比中國經濟發達,有錢人多,他們追求一種心理的安慰,然後搞出來了這樣的一種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