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這邊這個時候大多數都是中國式的填鴨教育,老師講什麼就是什麼,最重視的是語文、數學這些基礎類型的課程,其他的課程甚至都會給這些課程讓道。
李忠信在小學的時候,經常是全天都是語文數學,那些個音樂課,體育課,自然課等等,基本上是一年能夠上的數量都是有數的,遇到要考試的時候,都是語文老師或者是數學老師夾著書本就進入了教室,直接告訴同學們,體育課或者是音樂課不上了,他們要進行複習。
而在美國,初等教育的目的隻有一個,培養孩子的創造力,這個東西呢!說好也好,說不好也不好。
優點是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都很豐富,也不會有什麼天性或者是想法被老師消滅在萌芽之中,初等教育在美國那邊就是玩樂,充分地釋放孩子的天性,讓孩子快快樂樂的成長。
但是,這種方式的缺點也很大,有著絕大多數的人是沒有自主學習能力的,等他們要接觸到稍微難一點的學問的時候,他們就會覺得實在是太難了,他們會很容易放棄,這個事情呢!也是美國那邊後來文盲眾多的一個原因。
美國那邊的文盲所占美國社會的比重大概是百分之三十還要多,其中黑人,也就是非裔的比重最大,還有的就是一些個美國窮人。
說白了,美國是資本主義社會,他們崇尚的東西和中國人崇尚的東西都是不一樣的,在資本家的眼中,所有廣大的群眾都是為他們服務的,他們不缺太有思想的人,他們需要的是沒有思想和想法的人。
中國孩子和美國孩子還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中國的孩子,成績不好,比如說期末考試或者是期中考試沒有考好,分數低下來了,那麼,中國的孩子就會受到來自各方的壓力,老師那邊有壓力,家長那邊有壓力,甚至還有同學之間的那種壓力。
而美國孩子那邊則不一樣,美國學生的成績單一般都是私人的東西,家長很少去看孩子的成績,家長和老師也不會給孩子太多的壓力,對於美國那邊來講,拿不拿高分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在玩樂的過程當中收獲很多知識,分數高低並不能代表孩子的成長。
中國的教育注重對知識的積累灌輸,培養學生對知識和權威的尊重和對知識的繼承以及知識體係的構建。
這個是什麼意思呢!中國的教育是尊師重道,老師所傳授的知識,那就是正確的,是不容質疑的,流傳下來的東西,是什麼樣子就是什麼樣子,不允許學生去質疑教師講的東西。
而美國則更注重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實際能力,注重培養學生對知識和權威的質疑,批判精神和對知識的拓展和創造。
中美兩國的這兩種教育,對待知識有很多不同態度,即中國教育的靜態與美國之間的動態差異,這一動一靜這反映兩國知識觀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