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像家用插菜板放大型的工具把濾出來的濕澱粉弄碎,弄細。
這些工作做完之後,就開始上人了。
弄一口直徑最大的大鐵鍋,要在鐵鍋裏和和麵一般和粉麵子。
製作粉條最辛苦的就是這道工序,一般需要六到八個十分有勁的男人圍城一圈,有節奏的用雙手和上半個小時以上,直到裏麵感覺不到任何“疙瘩”就算是完成了。
倒了這個時候就要開始進行漏粉了,漏粉的工具很是特別,別看粉條很細,可是,漏粉所用的像小鐵盆一樣的工具上要開上小手指頭粗細的眼,這樣才能夠保證讓那些粉漏出來。
調整漏瓢在開水大鐵鍋上的距離,就能夠控製粉條的粗細。
那些漏出來的粉在大鍋裏麵也就是煮到漂起來,就算是漏粉成功了。
這些成功的漏粉成功的粉絲則會被迅速挑起放入旁邊的冷水鍋中冷卻。
冷卻完成以後,用一些木棍把這些成型的粉條挑起來掛到小學的操場上晾幹,幾天的時間就能夠晾幹,成為我們見到的粉條。
北方冬天的菜幾乎就是白菜土豆大蘿卜,土豆的產量相當大,而且相當便宜。
不過土豆的出粉率並不是很高,一般上好的土豆要五六斤才能夠出一斤澱粉,如果土豆所含的澱粉低,則需要七八斤以上才能夠出一斤澱粉。
八二年的好土豆,少量買的話,八分錢一斤,像粉條廠這樣的大戶大量購買的話,一斤土豆的價格不超過六分錢一斤,如果趕上大戶著急賣,甚至價格還能夠繼續往下降。這個時候,江城澱粉的批發價格大概在七角錢左右,哪怕不多做粉條,單單賣澱粉,就是一件十分暴利的事情了。賺到多少錢的事情,李忠信不想去算,懶得去算,畢竟這個粉條廠他沒有想搞。
東北這邊,正常情況下,九月下旬開始產出土豆,
李忠信算計了一下,在竹板屯小學這個大地方裏做粉條,每天應該做出來五百斤左右,澱粉的產量應該在一千斤,開工兩三個月的時間已經很可以了。
粉條子和澱粉製作出來以後,可以直接放到忠信食雜連鎖超市裏麵進行售賣,無論是對製作粉條的人來說,還是對忠信食雜連鎖超市,都會是一件相當不錯的事情。
李忠信心中清楚,他搞的這個製作粉條的東西,生產工藝十分簡單,無非就是他想吃點好粉條了,冷不丁想到的一個東西,對於現在紅紅火火的忠信公司來講,這個幾乎就是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李忠信直接就和董國忠梁國富兩個人說了,這個粉條廠掛名在忠信公司名下,但是卻是竹板屯和福隆村的村辦工廠,他不參與管理,也不參與分紅之類的,就一個要求,他想要吃到好粉條的時候,必須要給他送過去。
聽到李忠信說把粉條廠讓村子來經營管理,董國忠和梁國富兩個人立刻就喜出望外。
他們兩個人和李忠信接觸時間長了,很多思路也都打開了,更是明白,這種製作粉條的加工廠會有多大的利潤空間。
江城這邊因為山高皇帝遠的,屬於那種偏離祖國中心的地域,粉條在很多時候都流通不到他們這個地方。
真要是做出來好的粉條,那是絕對不愁賣的,更何況還有忠信食雜連鎖超市可以賣這種東西。
東北人冬天的時候做的最多的菜,就是酸菜、白菜和土豆這些東西,酸菜五花肉燉點粉條子,白菜燉粉條子那都是相當不錯的燉菜,再者還有東北出名的炒酸菜粉,隻要他們能夠生產出來多少,估計就能夠賣出去多少。
購買土豆這種材料不需要用票,想買多少就能夠買到多少,而做出來的粉條也不需要用票,這個絕對是造福江城百姓的一件大好事。
為了村裏人的富裕,為了大家都能夠吃上好粉條,為了江城百姓的幸福,董國忠和梁國富兩個人下定決心,他們一定要把這個粉條廠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