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香酥魚和熏魚(1 / 2)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

無論到什麼時候,隻要是前期的工作做細致了,隻要把人的需求弄懂,那麼,李忠信覺得,一切都不會有什麼難做的事情。

王喜平是豆油廠的廠長,需要什麼東西,想要做什麼事情,大致的方向弄懂了,其他的無非就是一個細節上的問題。

經過兩個人一番熱烈的交談,達成了合作的協議。李忠信這邊隻要是能夠提供出來計劃外的黃豆,那麼,江城豆油廠的職工就會加兩個小時的班,把李忠信的黃豆變成豆油。

榨豆油剩下來的豆粕,忠信公司派拖拉機拉走,至於是拉回去做飼料,還是做其他的用途,豆油廠方麵一概不管。

豆油廠這邊和忠信公司結成關係單位,本著互惠互利的原則,到年節的時候,會在忠信公司用低於市場上價格的優惠價獲得單位職工分魚所需的魚。

王喜平還和李忠信達成了一個約定,在三個月內,他們通過現金方式,可以換取忠信公司那邊不超過三千塊錢的外彙卷。

有了這些外彙卷,豆油廠的這些富裕職工便能夠購買到市場上的外資的電子產品。

如果王喜平個人有想要購買RB電子產品的要求,李忠信還會幫助王喜平購買。

李忠信做這個事情的想法最初很簡單,家中做的菜實在是太讓他鬧心,太姥在做菜的時候,因為豆油供應的不夠,到什麼時候都會放上一些葷油,他很不喜歡那種葷油的味道。

先不說老年人長期吃葷油對身體不好,就是那個味道,李忠信吃久了都感覺到承受不住。想要讓家裏麵的人過上幸福的生活,怎麼能連豆油都吃不到,幸福必須從點滴做起。

豆油的供應弄明白了,隻要李忠信這邊源源不斷地把黃豆送過去,夠開一次機的,江城豆油廠的職工就會加上一個夜班把李忠信所需要的豆油加工出來。

豆油弄到手以後,李忠信告訴董國忠和梁國富,讓他們召集一些村子裏麵能幹活會做飯的婦女,讓這些婦女聽從李忠信的指揮。

對於李忠信,兩個村子裏麵的婦女們並不陌生,可以這樣說,兩個村子的人,幾乎沒有不認識這個被董國忠和梁國富稱為小神童的小家夥。

由於忠信公司的出現,竹板屯和福隆村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村子的人都因為在江裏麵打魚而獲得了不菲的收入。

現在竹板屯和福隆村人的精神狀態都上來了,隻要是董國忠和梁國富想要做什麼事情,他們相當支持,而且他們也是知道,由這幾個人帶領他們做事情,一定會有很大的好處的。

李忠信把這幾個婦女集合在一起以後,谘詢了一下幾位婦女的姓名,姓什麼,李忠信就嘴甜的稱呼為什麼姨,其中有兩個姓張的,李忠信統一都叫張姨,把幾名婦女樂得合不攏嘴。

雖然在五十年代的時候,我們偉大的領袖毛主席就說過,女性能頂半邊天。可是,就是到了八十年代,東北這邊的農村婦女在農村當中依舊沒有任何地位。

李忠信對於這樣的一種狀況也是沒有任何的辦法,不過呢!李忠信告訴這幾位阿姨,隻要按照他的安排去做,賺到的錢絕對不會比她們家的那些男人少,倒時候在家中的地位絕對會有所提高。

和她們熟悉了一陣以後,李忠信把他要交代的事情交代下去。

竹板屯這邊家家戶戶都有大鐵鍋,大鐵鍋用她們幾個人當中自家的大鐵鍋就可以了。

兩個張姨專門收拾從江裏麵打上來的小白魚,開膛破肚洗淨以後把水瀝幹,然後把這些小白魚送到李姨那邊進行油炸。

油炸以後,放入李忠信給她們寫的配料,然後把這些小白魚,放入王波搞來的兩個高壓鍋當中再壓一遍,等涼下來以後,就成為了香酥白魚。

香酥白魚做好了以後,李忠信讓另外幾個婦女在第二天一早到江城市幾個市場附近去賣,定價是小的兩毛錢三條,大的一毛錢條。

早晨和中午的時候,這幾個人在幾個較好的繁華路段賣,晚上則是在工廠即將下班的時候到工廠門口賣。

如果那些有要用東西換的也可以,可以是糧票,也可以是連環畫、故事書等一些物品。這個時候是暑假,等學生開學了以後,中午則要到江城那些個比較大型的學校門口進行售賣,學生吃這個東西的絕對會很多。

李忠信和這些婦女講解的同時,特意叮囑那兩個最機靈的婦女,告訴她們用高壓鍋的時候的注意事項。

李忠信記得那個時候市裏麵有著一個笑話,物資局那邊有個小領導,給父親買了一個高壓鍋,一連對父親叮囑了無數遍,告訴他,一定要把那個小蓋子拿掉才能開鍋蓋。

老爺子家裏的鍋因為對門請客吃飯,被對門借去了,隻好用高壓鍋煮麵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