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管理和原則(2 / 3)

別人可以不把自己的命當命,可是,李忠信卻不會因為賺錢的這個事情讓這類事情發生。

八十年代的時候個人是不用交稅的,工人不用交稅,事業單位和教師坐辦公室的領導們也是不用交稅的。

這些人都是屬於國營的和國家開資的人員,農民就不一樣了,除了要繳公糧去充頂三提五統,還要經常被征用到地方上支持國家建設。

農村的家裏麵要是人口多,或者是村子當中的地多還算好一些,要是人口少,地再少一些的,每年交公糧都成問題。

交不上公糧,也就完不成上麵交代下來的三提五統,那麼這些人在下一年的時候,要是沒有人救濟一下的話,都會吃不飽飯。

要是遇到大旱大澇的時候,能夠不餓死就可以偷著樂了。

一般情況下,交上一千多斤的公糧,扣除掉農業稅,農村水利費……最後農民能夠拿到手裏麵的,也就是幾十塊錢。

好的年景,賣點議價糧,一年到頭能夠有個兩三百元錢的收入,要是年景不好,兩三百元的收入都沒有。

總而言之,八十年代是城市的文藝青年最為燦爛的時代,農民雖然生產糧食,但是卻是最悲催的,出來打魚是為了賺錢,絕對不能因為這個出現危險,正是因為這樣的一個原因,李忠信更不想讓悲慘的命運放大。

他和王波談完了不準在極端天氣下作業,不允許打魚的人因為網掛住下水的事情,又想了想,決定要給三舅王波上一堂政治課。

三舅王波這個時候管理了十多個人,還是原來那副吊了郎當的樣子,在這些人當中明顯威望不足,根本就不是一個合適的管理者。

對於三舅王波,李忠信可是下了大心思的,他希望王波能夠快速成長起來。

在這個時候,忠心可靠固然是是李忠信最為關注的,但是,能力卻也是一種需要。

三舅王波這個人腦子很好使,做什麼事情也很有章法和衝勁,就是需要有人在一邊進行指點,如果指點的好了,今後王波絕對會成為他最為堅實的左膀右臂。

李忠信告訴王波,首先他要端正他自己的位置,他現在是整個打魚作業隊伍當中的負責人,而且所有的大事小情都是他一個人說了算,絕對不能因為這個原因把尾巴翹上天去。

想要成為一個優秀的管理者,必須要自己先做好,作為整個打魚隊的榜樣來做。

現在王波最需要的是把最初那種拚命打魚賣魚的幹勁帶倒隊伍當中,讓所有人都和他一樣拚命起來,讓隊伍充滿幹勁和力量。

打魚、拽魚、摘網是合作的關係,要協調好隊伍當中的人際關係,讓他們之間的合作更加默契。

要把這些打魚人進行分級,優秀的人員給予班組管理的權限,也就是說,幾個人一夥打魚摘魚的時候,要讓當中的肯吃苦耐勞說了算,如果不服從管理的話,警告處分並扣錢。超過三次以上者,直接開除打魚隊。

在處理這些人和事的時候,要保持著小心謹慎和輕鬆自如的心態,不要吵鬧,隻需要按照規則來做就可以。

李忠信心中十分清楚,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恩怨,特別是剛剛加入打魚隊伍的人,大多都是竹板屯原來和王波一樣的混子。

這些人當中有比王波董誌國歲數大的老鬼,也有著比王波董誌國兩個人頭腦靈活的年輕人。

王波和董誌國兩個人之前在竹板屯什麼樣子,他們心中都十分清楚,王波在擺弄這些人的時候,絕對會遇到很多的阻力。

對待一些糾紛或者是其他一些瑣碎事情的時候,一定要小心謹慎,處理的時候要幹脆果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