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風順水憑貴人(3 / 3)

畢竟美國是個花花世界,而且到那裏的中國人很快會在一定程度上被同化,大部分會迅速放飛自我……

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婚姻學博士裘千尺女士曾經過:丈夫,丈夫,隻有在距離你一丈之內才是你的夫,超過這個距離就保不齊會和別的女人眉來眼去、勾勾搭搭了。

房子原主饒經濟實力較強,又是用來做婚房的,所以裝修風格看上去時尚而奢華。

是三房兩廳,其實客廳與餐廳相連,或者可以是把一個長方形的大客廳劃分為一大一兩個正方形,擺放沙發、茶幾、電視的一麵作為客廳;擺放餐桌椅的一麵算是餐廳,加在一起約有35個平方。明廳大落地窗,又是頂層無遮擋,所以采光非常好。

寬敞明亮的客廳裏,東麵是舒適的歐式布藝沙發;北側與其呈直角放置一張美人榻;西麵靠牆的影視櫃上是65英寸的名牌3d液晶電視和全套高級音響、電視盒子。看來原主人很是偏愛視聽享受。

三個房間都不大,一間不足14平米,一間12平米,兩間都裝修成臥室。最的一間僅10平米,裝修成一間書房,裏麵有書櫥、電腦桌和電競椅。

稍大的一間臥室裏有一張歐式雙人大床,看上去就舒服得很,甚至顯得主人很是貪圖安逸享樂、縱情聲色。不過人家這是婚房,也就可以理解了。

一點的那間臥室裏是一張單人床鋪,也同樣都是歐式風格的。娟子自然是選了那間一點的、放置單人床的一間。

這間屋雖然了兩平米,但是由於擺放的是單人床,所以空間也並不比那間放雙人床的房間。而且兩間臥室也都是朝陽的。書房、廚房、衛生間都是在陰麵。

辛揚當初最中意這套房的地方就是因為頂層贈了閣樓,十分安靜,而且還贈了一個七十平米的朝陽大露台。

露台已經封好了鋼化玻璃,采光更好。原房主還在露台上建了個花壇,搭了個葡萄架,種了一株葡萄。這樣到了夏,光照太強的時候,也可以在葡萄架下呆著而避免強光直射。隻是這葡萄藤長得不夠茂盛,有點兒半死不活的。

六平米的廚房很潔淨,估計原來的房主人是很少下廚做飯。不過廚房燃氣灶具及一幹用具卻備得十分齊全。

衛生間隻有一個,主臥不帶衛生間。但是這個衛生間卻不,也大概有五六平米了,裏麵還有一個漂亮的大浴缸,看上去就十分高級。

娟子像一隻剛剛進入家庭的貓兒、狗兒,把每一個地方都轉了一遍。然後就找到抹布、拖把開始搞衛生。

辛揚攔住了她,道:“你先別急著搞衛生,你幫我一起丈量一下床單被罩的尺寸,然後我先去超市買這些東西和一些生活用品,你留在家裏做衛生。我回來時順便稍些吃的東西,吃完飯後,我再跟你一起慢慢收拾。”

兩人丈量好了床單被罩的尺寸,辛揚又讓娟子幫著想想還有什麼要買的東西,好一趟搞定。

臨出門的時候,辛揚還不忘了叮囑娟子:“窗戶玻璃不要擦,高處夠不到的地方也千萬不要站在凳子上擦,一定注意安全!”

“放心好了,我會心的,沒事兒。”娟子也習慣像衡人一樣頻繁使用“沒事兒”這個詞了。

辛揚道:“心也不行,不許蹬梯爬高!我是你的半個監護人,我不允許的事情絕對沒得商量,聽明白了?”

“噢,好的師父……”娟子嘟囔了一句,嘟著嘴巴去擦茶幾了。

辛揚開車去了一家大型超剩這一上路他就後悔,這安排不合理,應該先和娟子一起搞一個時的衛生,再去買東西。這現在還是處於高峰時段,路上還是有些堵。自己這個偽老司機應付這種場麵力有不逮啊……

待到辛揚買好了床單、被罩、毯子、換洗的內衣褲、日用品等等,再結賬出來時,已經晚上七點了。

他幹脆叫了外賣,然後又驅車到父母家,拿了筆記本電腦和幾件換洗衣物,並告訴父母要住幾朋友家。

回到經典花園時,外賣已經送到了,和娟子一起剛剛吃過飯,就收到了佟嵐的微信。

佟嵐告訴他翡翠貨品都備好了,按照辛揚的意思,都是中低賭貨,不過總價也六十萬出頭兒了。

這快遞物品的價值如果不太高還好,如果是高值貨物,萬一破損了就十分麻煩。雖然快遞可以保價,但是並非想辛揚想的那麼簡單。佟嵐問辛揚現在方便不方便接聽電話,她給他打過來細。

在電話裏,佟嵐跟辛揚解釋清楚了快遞行業的賠付事宜。首先來,假設按照六十萬的貨值保價了,而貨物丟失,那麼在進入賠付環節時是要提供**以證明貨物的實際價值的。

其次是貨物沒有丟失,而是全部或者部分破損了。這也是賠付起來最麻煩的,隻能依據破損情況賠付部分損失。

辛揚聽了佟嵐的細細講解,才知道是自己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黃金有價玉無價,這翡翠飾品要是摔碎了,這估值賠償可就更麻煩了。

辛揚在電話裏:“那還是我再去一趟姐告吧,最近手頭兒的事也忙利索了,能安排出時間。”

佟嵐問:“來雲南能呆多長時間?在這裏過國慶節嗎?”

辛揚答:“倒是沒有其他要緊事,不過我想趁著國慶節商鋪開張比較好……而且,主要是還有個同學在國慶節舉行訂婚儀式,我也得盡可能參加。”

今已經是九月二十七號了,辛揚也覺得到了姐告,拎上貨物就返回,實在是有點兒不近人情。

佟嵐聽了卻沒有失落之意,似乎這也在她意料之鄭

佟嵐悠悠地道:“算了,要不然我好事做到底,送佛送到西,就給你當一回專屬快遞員,給你送貨上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