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知道有毒氣,自然會做好防護,第一窯木炭順利出窯。
仔細檢點其中的木炭,有燒過頭聊,有沒有碳化的,質量參差不齊。王雋估計了一下,成炭率將近七成。
第一窯能燒出這個成績,算不錯了。
隨著經驗的增加,這個比例會逐步提高的。
接著,他馬上又按最大容量試燒第二窯。
結果成炭率反不及前麵。
這也沒什麼奇怪的。畢竟第一窯隻有一點木頭在裏麵,更容易燒製。
第二窯是滿載的。
仔細分析後,他總結出了一些結論。
燒炭,並不是容易的事。首先是采木。伐下了樹木之後,將之截短,同樣粗細的樹木要放在一起。這一點看似無足輕重,其實十分重要,因為窯中粗細不同的木頭,要在同一時間內變成木炭,必須把粗的堆在下麵,細的堆在上麵。
木頭之間的空隙也得注意。空隙太大,空氣通風太好,木頭得到充分的燃燒,就會燒成灰燼。堆得太密,空氣流通不夠,木料得不到需要的燃燒,就不會變成炭。
負責燒火的火工,要全神貫注,掌握火候。火太大,木料成灰;火太,燒不成炭。把握火候成了一門技術活。
這方麵,靚仔上手最快。
智聰也全程參加聊。他勤學好問,王雋相信他能很快掌握這門技術。
另外,安全問題至關重要,不注意,會死饒。
——
兩窯一過,木炭問題基本解決了,王雋開始建煉鐵爐。
煉鐵爐窯內要承受高溫,這和燒陶有區別。
耐高溫材料,他首先想到的是陶瓷。
但現在隻會製陶不會燒瓷。一年多了,他還沒找到燒瓷的原材料高嶺土。用陶瓷做耐火材料不現實。
所以,目前唯一能用的也就是石頭。那些堅硬的石頭,主要成分是石英等物質,勉強可以對付。
王雋決定先建一個石頭窯。等有了經驗和陶瓷,再對窯進行升級。
建窯的同時,他又抽調了幾個人去開采礦石。
這方麵,靚仔最有經驗,他懂得順著石頭的紋路下手,事半而功倍,王雋甚至認為靚仔比自己都強。
——
公元1年12月30日,鐵山的第一座煉鐵爐建成,離王雋練出鐵的目標又近了一步。
但眼下已是年底,明日就是元旦了。按照王雋的計劃,王族人要大大慶賀一番,熱熱鬧鬧過新年的。煉鐵的事,等過完年再了。
辛苦了一年,應當像現代人那樣過過年。
之前王雋和英子等人商量過,過年要搞一些一係列的活動,好好慶賀一番的。
擬定的節目多姿多彩,獎品豐厚誘人。
這項任務,王雋當時把它交給了美琳。
來鐵山,錯過了明珠城的活動。
但在王雋的心目中,煉鐵是高於一切的大事。
雖然條件簡陋,也得好好過個年。
幾前,王雋就做了具體的安排,吩咐桃花做準備。比如一些食材如冬筍、香菇、各種配料的收集,務必提早開始。
元旦前夕,桃花宣布放假兩過年。
“什麼是過年?”高山族的人過來問她。
桃花把曆法和過年的含義簡單向不懂的人做了介紹。
到了下午,王雋親自下廚,用早上從魚籠裏取回來的新鮮魚,做了好幾個拿手的菜。
在王族,王雋的烹調水平排第一。
今日,年夜飯比平時早了許多。太陽還沒下山,大家便坐在三台簡易長條形桌子前麵享受美食。
高山族人發現,今晚的飯菜特別好吃,而且量給得很足。這是她們有生以來吃得最香的一頓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