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忠源也是帶老了兵的人物,見到如此氣象心裏也是信心倍增,將一眾的將士召集了過來,笑道:“以咱們這些人和炮,莫那三千綠營兵,就算是整個荊州大營過來,老子都不怕!一個個全給他們崩在了路上!”
這話雖然略顯狂妄,可在場的將領們也都表示讚同,特別是一些原來漢陽營的千總把總,眉頭輕輕舒展了幾分,甚至還跟手下的士兵們主動笑大氣,一直緊繃的氛圍陡然變得勤公司能夠起來。
寧渝看在眼裏,心裏更是讚賞不已,自己這位老爹確實非同尋常,不愧是帶久了兵的人物,這軍心不能一直繃著,繃久了出現點什麼意外便容易斷,這斷了的軍心也就成了一片散沙,隻有張弛有度,才能更加有韌性。
想到這裏,寧渝發現自己需要學習的東西其實還有很多,在戰爭方麵,他也隻是經曆過桃花山一戰,句門外漢倒也不為過。不過寧渝有信心,等到他將後世的記憶與這個時代結合起來,很多東西將會無師自通。
寧千秋走過來,見到身旁再無其他人,便低聲道:“我已經給城內裏的影子傳遞了消息,等到這邊打起來以後,若是城防營有異動,可以趁機在城內放火吸引其注意力。若是能救我父則救之,若是無法營救則放棄。”到後麵,語氣有些低沉。
寧渝明白這一對父子的感情,可也明白什麼是大局為重,心中對寧千秋也多了幾分心疼,“無事,我相信影子的兄弟,他們能做好這一切。”
等到寧千秋離去後,隨後山下的探子也傳來了消息,督標五營已經全部出動,城防營似乎也有一部分一起出了城,總兵力超過了四千人,大概一個時辰,便能抵達蛇山腳下。
寧渝便招呼著眾人做好大戰的準備,好在無論是漢陽營還是雛鷹營,素質都比當下的綠營強上許多,因此指揮起來如臂似使,倒沒有什麼不暢。
與此同時,寧忠源招呼著人在山頭上豎起一麵軍旗——日月旗,大紅色的底麵,上麵寫著一個日字和一個月字,這等同於把反清複明的口號喊出來了。這麵軍旗還是在漢陽城連夜繡成的,字跡有些歪歪扭扭,看上去跟烏合之眾也差不多。
是否打出這麵旗幟,寧渝其實很猶豫,因為在他心裏,很懷疑反清複明這句口號的實際效果,畢竟大明朝起來主要還是亡於內亂。不過在當下,也沒有更合適的口號能喊出來,光靠寧家的這點號召力,充其量隻能算是兵變亂匪,因此喊出反清複明,驅逐韃虜也就勢在必行了。
寧忠源反而沒有這種心理上的負擔,在定下反清複明口號時,振振有詞道:“寧家祖爺也是大明朝的參將,雖後麵降了清,可畢竟是心向大明的!”不管是不是真心的,這話必須得,要不然沒辦法凝聚人心。
反清是必須要反的,複不複明的,那得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