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五章 放長線釣大魚(2 / 3)

楊苯所猜不錯,但略有偏頗。

楊太師的確在皇帝的禦書房內,但並非是替楊苯求情,而是代他前去請罪的。

禦書房內,東嶽帝穩坐上首,手中攥著一隻狼毫筆批閱奏折。

楊太師跪在殿中,背脊挺得筆直,平日高昂的腦袋呈現出示弱的彎弧。

禦書房內唯有東嶽帝批閱奏折的沙沙聲,便是福公公站在一邊,都大氣不敢出。

直過了許久,東嶽帝似是累了,擱下手裏的狼毫筆,轉了轉手腕。

福公公連忙捧起邊上的茶呈了上去,東嶽帝接過,吹了吹茶麵,飲了一口,幽幽道:“老師來朕跟前,是為了給少傅求情,還是為了給太子求情?”

楊太師先磕了個頭,聲如洪鍾,在皇帝麵前,也半點不虛:“臣是來替楊苯認錯的。”

“哼。”東嶽帝冷笑了一聲,擱下手裏的茶:“楊少傅為國為民,何罪之有?”

“陛下,楊苯在太子幼年,便一直教導太子,必定是把太子當成僅次於陛下的天,如今太子落難,又恰逢國難當頭,楊苯為了替太子解圍,昏了頭腦才來忤逆陛下,請陛下看在他一片忠心的份上,饒了他吧。”

東嶽帝揮了揮手,把禦書房內的太監宮女盡數遣了下去,等沉重的禦書房門合上,東嶽帝才開了口

“楊太師,你忠於朕,朕信你所言,但你的兒子楊苯,於朕的忠心,怕是遠遠比不上對太子的。”東嶽帝意在敲打楊太師,雖然太子是他親選出來的繼承人,但他現在身強體壯,臣子對太子的忠心,怎能越於他之上!

太子可以結黨,隻要隱秘一些東嶽帝並不介意,總歸等他百年之後,這個位子是要傳給太子的,但在他還幹的動的時候,他最不想看到的局麵,就是朝臣倒戈太子。否則屆時太子生了異心,他豈不是孤立無援,要做個被趕下台的君王?

禦書房內沒了旁人,東嶽帝也叫楊太師起了身。

楊太師沉默半晌,開口說道:“陛下若是以為,太子和皇後抱有異心,臣以為,陛下與其關押她二人,徒在此地懷疑,倒不如試探一番,若是試探了,太子的確抱有異心,那陛下有賢能的皇子不少,還可再做打算。若是試探出,太子沒有異心,那便皆大歡喜,陛下日後還能放心的任用太子。”

東嶽帝眯了眯眸。

楊太師繼續道:“太子依舊是太子,若是太子不忠陛下,那陛下此時關押著他,他依舊要反陛下,陛下花了心思防備著,恐怕到頭是浪費時間,即便除了太子,陛下仍找不到繼位的賢能,倒不如試探一把,成或不成,都毫無損失。”

此話若是任由別的官員說了,怕東嶽帝聽到第一句,便會將他拖出去砍了,但楊太師是他的老師,即便他上位後極為忌憚楊家,但他心裏明白,楊太師是忠於他的,在楊家的子孫沒有成長起來之前,他暫時還不想動楊家。

況且楊太師此話的確有道理,東嶽帝彼時忌憚的,不就是太子聯合皇後的母家造反?他已經利用教女無方的緣由禁足了楚國公,隻要試探出太子並無造反的意思,此事才能告一段落,否則這個心結壓在心底,東嶽帝始終無法安穩的放太子出來。

三日後,皇帝的聖旨到了侍郎府,接旨的是沈正平和沈戚,二人作為欽差,隨同太子一道前往。

聖旨上書三日後從城門口出發,沈戚領了聖旨後,轉身便去了沈若華的驚蟄樓。

二人屏退了侍從,麵對麵坐在軟榻之上,沈戚將前往寧城賑災的欽差人選告知了沈若華,得了她會心一笑,“果然如此,與我所料不差。哥哥可知,隨行的人中可否派遣了二舅舅?”

“他在金鑾殿內得罪了陛下,本不允前往,是太子求情,皇帝才應允。”沈戚答道。

沈若華端起桌上的茶抿了一口。

她知道,沈戚在等她的解釋,沈若華沈默了半晌,開口說道:“我懷疑,太子要殺二舅舅。”

沈戚瞳孔微縮,吐出二字:“根據?”

“沒有根據,直覺罷了。”沈若華盈盈一笑,“二舅害得他在金鑾殿顏麵掃地,皇帝又因為他將二舅拒之門外為由,將他禁足太子府,在百姓之中喪失了威望。自從皇帝登基,他成為太子,不少和舅舅發生衝突。他剛剛坐上太子之位時,行事囂張,曾在西下體察民情時,搶了一個貌美的村姑回來,此事被二舅得知,稟告了皇帝。”

“太子因此被皇帝禁足,足足三個月才得以出府,自那以後,二舅曾在楊府遇刺,哥哥不覺得,這時間太過巧合?且這樣的事發生不止一兩次,舅舅的性格你清楚,太子如此小肚雞腸,早晚有一日,他會對舅舅動手。”

“我以為,自上次的事以後,太子對舅舅的容忍程度達到了頂峰。之前他不殺舅舅,是因為舅舅於他還有用處,但現在他根基已穩,有國公府、丞相、以及楊家的支持,他無需再忍耐二舅。”沈若華舒了一口氣,微微一笑

“當然,我也隻是猜測,並認為此次寧城一行,是太子對舅舅動手的最好時機,畢竟水患,衝走一兩個欽差,不是什麼少見的事。”

“那你怎知,太子會作為欽差前往?”沈戚撚了撚指腹,眼底劃過一抹讚賞。

“若是穩定了國難,便聲名遠揚,這對他是天大的誘惑,他必須前往,以圓他現在破損的名聲!”沈若華屈身上前,目光灼灼:“他得知有人想出救災之策,定會想法子當這個賑災的欽差,他找了舅舅,便是最好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