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是表示對北靜王的支持,便是老王爺出事了,也不會波及到北靜王的意思。
林黛玉珍而重之地戴起來,心中感慨,不信神佛的王爺如今送她一件這樣的事物,是因為怕她遭遇到什麼人力無解的事情,為她謀劃的吧。
林黛玉抬手,邁了一步鑽進北靜王懷中:“王爺,你放心,我不會離開你的。”
她能追尋到這裏,就沒想過要放棄,兩輩子攏共就喜歡這麼一個人,她才舍不得呢。
北靜王亦是將林黛玉緊緊環抱進來,恨不得能將她按進她的身體。
歡愉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及笄之後的日子北靜王越發地忙起來,吐蕃讚普與北靜王日日試探、談判,各自要爭取利益,又都有所保留。
連卓雅都忙了起來,也沒工夫跟林黛玉鬥嘴了,林黛玉亦是將林如海遣來的商隊一一安頓好。
西昌王靠不住,但是邊境上總還是有想要為百姓謀福祉的官員的,尋幾個膽子大的來,從他們那裏打開一條路子,允許這些商隊進入草原。
上了草原,便歸吐蕃讚普這邊保護了,吐蕃讚普對這件事也不反對,草原上一貫的爭鬥跟爭奪地盤,不過也是為了資源而已,如今隻用銀子就能買到這些東西,著實已經大大超出他的預料了。
他現在唯一的擔心就是匈奴壯大,中原會抵抗不住匈奴的侵襲。
北靜王便在此時提出:“此事即便我敢應承你,想來你也是不敢相信的,我須得回到中原,好生謀劃。”
吐蕃讚普也是個狠厲角色,知道這時候再計較下去也是無用的,北靜王在他這裏住了這許多時日就不見中原的皇帝跟官員來找,隻有軍隊老遠晃了幾圈,就當是尋過了,可見這位王爺的確不是什麼得勢的人。
但是反過來想,若是得勢的人,未必就肯與他們合作,便如那南安郡王,的確有權有勢有軍隊,但是人家早已傍上匈奴了,又怎麼會將吐蕃這個小小的部落放在眼裏呢。
況且,南安郡王那樣的人,賣國求榮,便是主動提出合作,吐蕃讚普也未必肯相信。
兩廂對比之下,吐蕃讚普倒是對北靜王還更相信些,至少看出北靜王這人謀智不低,隻是手中無權而已,不放他回去,也沒有什麼更大的作用,但若放他回去,說不得真能讓他用謀智找出一條路來。
想明白這節,吐蕃讚普也是個爽快人,準備了幾車東西,又專門派了人送他們到玉門關。
林黛玉跟北靜王十分一致地選擇了繞開西昌城,見死不救跟故意謀害,也沒什麼區別了,這西昌王隻怕是早就得了南安郡王的授意,做下那等事來。
此時倒是要防這人狗急跳牆——北靜王死了自是一了百了,別人在背後說他見死不救,他若真咬死了說是沒來得及,別人也沒證據拉他下水,但是若北靜王活著回去了,當事人的證詞那可就不一樣了。
有太上皇,皇上便是不管也得做個樣子管管了。
所以這南安郡王跟西昌王,是一萬個不想北靜王活著回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