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丹論(1 / 3)

大勝之後,大塚宰將有功之人召集到鎮魂殿封賞,並借著此戰所獲與多年積蓄,擺了一個四海八荒百魂陣,讓楊行等築基就地衝擊結丹。

楊行在擎天柱中修煉良久,修為有了很大提升,但腹部氣海中一絲金丹的影子都沒有。他晉入築基後期之後,參與了江夏之戰、指揮了平林寨之戰,經曆了田靈的離去和紅玉的托付,得到了羅氏元嬰的指點和大塚宰的承諾,他自問資質不低,且勤勉超過眾人,竟然還是不成?他頓時心煩氣躁,幾欲狂吼:“不是說要助我結丹的嗎?怎麼個助法!”

忽然,擎天柱內似有一絲感應。楊行驀的跳起,追尋而去。周圍環境是地底迷宮的模樣,他最是熟悉,卻遍尋不至。冷靜下來後,他回憶起將孫池關進籠子裏的一幕,陡然明白過來:這是我的領域,我想怎樣便能怎樣,不可能藏了東西找不到!

楊行閉上眼睛,心念一動,周圍的地道、溶洞便隨之肢解、移動、重新組合成新的迷宮。他的腳下是虛無,但往前一踏,腳底就有了土地。他的麵前是一片空曠,但想象這裏有一把鎖,便出現了門和房子,鑰匙已在手中。睜開眼,他站在一處密室之前。

開鎖推門,走進密室,四壁上刻滿了文字,是他看不懂的鳥篆。閉眼等待片刻,睜眼就變成了他識字的經文。他輕輕念出了聲:《葉祖丹論》!

“黃鶴問:人該怎麼修煉?”

“葉祖答:道法自然,修煉即是人的元神和外物交融。元神藏在軀體之內,由氣血供養,受情緒影響,經耳目感知,因修煉通明。元神通明時,外物紛紛入腦入心;精神頹廢,感知閉塞時,注意力就不能集中了。因此修煉最重要是做到靜心、專注,振奮精神。同時,還要修煉功法、練習武技,要斟酌事理來增長才能,要外出曆練來提高道心。之後就參照自己的感悟,按照道心來修煉。就像一個見解獨特的煉器師,根據心中的形象來製造法器。”

“黃鶴問:結丹是怎樣的過程?”

“葉祖答:結丹之始,萬般意念都湧入腦海。此時腦海尚且空虛,就回想自己的經曆去填充;腹中金丹還未成形,就以道心加以雕鏤刻畫。當你想到山,情思已灑滿山巔;當你想到河,意念已充溢水上,不管肉身能不能支撐,都要跟風雲一起馳騁。若閉關之後,遲遲沒有進展,有時道理就在眼前,意念卻搜尋到了天涯海角;有時明悟盡在咫尺,抓取時卻隔著萬水千山。這可能是因為意念憑空翻騰,容易出奇,難於精巧,就需要重新填充曆練、沉澱道心。”

“黃鶴問:怎樣才能結丹?”

“葉祖答:各人天賦不同,修煉有快有慢;修行方向各異,需要的時間和功夫也就不同。至於那些資質上乘的人,道心所感多於修煉所需,機敏用在疑慮之前,因此他們可以當機立斷,很快提升。而那些精思深慮的人,情思紛繁徘徊不定,總是在疑慮產生之後一一解決,反複推敲後才下定決心。資質上乘的人,輕而易舉就能取得精進;思考深遠的人,要斟酌很久才能取得成功。雖然這兩種人得道的難易不同,但同樣需要努力和耐心。若見識膚淺還一意苦修,才能疏漏卻想速成,從未聽說這樣的人能修煉有成。因此,結丹經常會出現兩種困難:思理鬱結的人苦於經曆貧乏,曆經世事的人苦於道心淺薄。然而外出曆練是補助貧乏的糧食,勤於思考是挽救淺薄的良方。如果修士見識廣博且思考深入,就會對結丹有很大幫助。至於道心之上的微妙意旨,曆練之外的曲折情致,我尚且還未通達,言辭也就到此為止了。”

這是黃鶴門祖師葉斯人和他的伴獸仙鶴關於結丹的問答。楊行粗略看過一遍,又仔細通讀了幾遍,雖然有些領悟,但不及築基時在洞壁上看到詩句時的震撼,那次他可是直接入定了。而現在,他離入定還差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