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歸途與抓捕【五】
解淳又與王鏊敘談了幾天後,終於忍受不住少年心性,嫌棄車中太過鬱悶,這日便棄車乘馬奔行,雖然他前世騎馬不多,但也在旅遊中騎過幾次,在錦衣衛的幫助下,他竟然三天之內能夠騎在馬上大步奔馳,牟斌在旁邊也不由得感歎不已,這少年怎麼如此聰明,學習什麼東西都十分的快捷迅速。
解珍等四人見解淳學騎馬如此之快,紛紛也向錦衣衛請教學習騎馬,誰知道一個個摔得鼻青臉腫,學了十幾天也沒達到解淳的地步,但好在四人身體強壯,一個個又堅持久摔不懼,在返回到達宜川縣時,也練得騎術不錯。
當得知吏部侍郎王鏊來到宜川縣時,宜川縣縣令陶潤率縣衙中的大小官吏出城迎接,王鏊親切接見陶潤,當場大誇陶潤治下出了解淳這麼一位大才,為大明朝廷立下大功,又誇陶潤政績不錯,開辦蒙學、鄉學,不僅使得貧苦子弟,得以有學習文化的途徑,又妥善解決貧寒文人和童生的生活困境,許諾將向天子上奏折為陶潤請功,並應諾將他的功績推廣至大明境內,陶潤大喜若狂,去年他已經得到吏部評為上上的考評,若是再有功勞,升賞將不在話下。
當晚陶潤設宴席款待王鏊牟斌一行人,並將宜川縣衙的官吏一一介紹與他們,當說到手下極有功績的解六時,特意多介紹一句:‘‘這是解淳的六叔父,雖然入吏房不久,卻是屢立功勞,發明火炕和節柴灶,又為改造秦王台荒地立下大功,已經升為吏房典吏。’’
王鏊愕然不解,望向解淳問其何故?解淳便將解六跟隨自己參加府試時,跟自己學習得以開蒙,逐漸學習成才,後來進入工房成為小吏之事,詳細告知王鏊。
王鏊略微驚訝有些不相信,就命解六當場書寫一封文書,見解六文筆雖然稚嫩,但工工整整的一筆小楷,為六房小吏還是綽綽有餘,又問起他的讀書進境,當知道解六已經通讀完四書,正在讀五經時,王鏊這時大為驚異,一個解淳聰穎無比,已經令人歎為驚奇,怎麼他的六叔也如此聰明伶俐。
當他從解六口中得知,解淳的祖父和他的五位父輩們也已經略識文字,解家無論男女老幼,都會算數及略識文字時,不禁對解家一族感到驚奇:‘如此高智商的家族,在祖傳耕讀大族之家及世家豪族中,並不算什麼了不起的事情,但在滿族文盲,隻是出了一個解淳後,由他略加引導,在短短不到一年內,達到一個個會識字算數,卻極為少見,使得王鏊為之感歎不已。’
當天,解珍解寶及解和參見解老爺子等長輩時,解淳才驚然發覺自己有些魯莽行事,若說解珍解寶三十多歲,叫五十多歲的解老爺子為爺爺,便有幾分尷尬難堪,而當他們二人向解五解六兩個二十多歲的青年漢子,稱作叔父跪倒在地上,還要大禮參拜時,那實在有些太不堪入目。
連解淳都難為情的閉上雙眼,解珍解寶二人卻依照禮節正常參拜,這是眾人第一次見麵互相認識,是必要的見麵禮節,是不能閃避躲讓的,解和更是有禮有節參拜眾人,隻是叔叔輩分的人太多太小些,沒有辦法行禮參拜,解和便借機沒有行大禮,即使這樣下來,解和也弄了個大紅臉,畢竟要對比他年紀大不了多少的解六兄弟二人稱呼爺爺,少年畢竟臉皮薄,但他還是堅持大禮參拜,完成頭一次見麵的禮節。
解三感到有些不好意思,氣得怒罵解淳一聲瞎胡鬧,又向解珍解寶二人詢問:‘‘淳兒一向沒大沒小,小小年紀與人交往,大多都以兄弟互稱,以平輩論交情。怎麼二位賢侄當初和他以平輩交往,若是以年紀論交情,和兒都比他大,你們兩個怎麼會上了他的大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