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放榜(1 / 2)

<

宇文淵細細查閱裴鬆案卷,前麵的不用細看,俱有定規,而後的策論卻大有文章。

今年的題目乃是幾經商議才定下的,要求考生提出治國之策並言明過程與利弊,可能出現的問題及策略。

看到如此宏大的題目,多數考生泛泛而談,僅有空殼而內底空空,一些策略根本立不住腳。

他曾翻閱會元文章,提出招攬農業手工業人才,另設分門別類的太學,舉辦相應科舉以收攬人才為官。一篇文章浩浩蕩蕩,呈以利弊,看得他讚賞不絕。

然而裴鬆這篇著實大膽,開頭便是“惠民之言不絕乎口,然利民之實至今未見。”看的他眉頭一鎖,繼續看下去,也有小部分批判了朝廷的不作為。

如此敢說?宇文淵輕笑,不過朝廷確實缺少這樣的人。

裴鬆通篇另辟蹊徑,將多數考生注意的“民生”轉換為“吏治”,所謂治國之策,也成了如何選拔官員完善吏製,繼而再談治國策略。

宇文淵看完倒是五味雜陳,他也知朝廷盤根錯節,暗中黨派林立針鋒相對,但苦於沒有更好的法子阻止。裴鬆這篇提出的辦法倒給了他些許啟發。

龐義在一旁密切注意著宇文淵神情變化。他也知裴鬆這篇開篇有些不敬,可其中思想叫人眼前一亮,故而判為上榜。可若宇文淵非揪著開篇不放,那他這個主考官也難辭其咎。

宇文淵將案卷重新打理整齊,喚了聲:“龐大人。”

龐義心髒一緊,連忙從宇文淵手中接過裴鬆的案卷:“殿下有何吩咐。”

“這段時間,辛苦各位大人了。”宇文淵拂袖起身,龐義大大鬆了口氣,連忙送宇文淵到門前:“不辛苦,不辛苦,這都是下官們應該做的。”

宇文淵遠遠瞧見流影等在外麵,便知又要事相告。他做了個“止步”的手勢,便道:“龐大人無需相送,本王這就回宮回稟陛下。”

“是。”龐義躬身相送,直到宇文淵走遠才拍了拍胸脯,重新癱回圈椅中。

他重新看了遍榜單,抹了把冷汗,心中不禁暗歎:做官難啊。

宇文淵一出禮部貢院便召來流影:“可是有要事?”

流影從袖中抽出信件遞給他:“在十數人中有一位叫姚許一的,乃是安貴妃遠房親戚。可這次在背後舉薦他的,卻是蘅若公主。”

姚許一。

這個名字宇文淵有些印象。他的文章便是那東拚西湊前後矛盾一掛的,連前人的策論文也抄了上去,真當他瞧不出嗎?

“丞相怎麼說?”

“丞相說,先不要打草驚蛇,待放榜過後再行追責。”

這也是他心中所想。

安洛洛的親戚卻是蘅若舉薦,這其中繞了多少道彎子還是她二人有什麼不可告人的勾當?

“告訴他,本王知道了,這事就交給他去辦。”

“是。”

宇文淵跨上馬車,輕輕揉著太陽穴一陣頭暈目眩。

但願,他們都沒有做錯吧。

……

放榜之日總是在萬眾期待下到來。先前傳出攝政王親自翻閱案卷揪徇私舞弊的消息,有些心虛的便沒有親自到場,隻派了幾個下人一排排查過去,怎麼也看不到自家公子名字,隻好灰溜溜回去複命。

京都稍有權勢的人家一旦上榜成了貢士,便有沾親帶故的前去祝賀,也無需親自去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