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僅此一家(2 / 3)

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媒體的震驚度,基本上是跟地球上2016年,穀歌的阿爾法狗擊敗李世石時候差不多震動。

畢竟,這是要作為“智能取代人類工作”的一個拐點來報道的。

哪怕是虛張聲勢的誇大報道。

麻依依在台上,做了簡單的描述性發布後,就招呼媒體記者們都到外麵的試驗場進行實地觀摩。

漢核的無人機非常爭氣地在空中劃出各種姿態,靈敏無比。

這些本身並不足以讓媒體人驚訝,關鍵是後麵幾步展示。

“有哪些朋友願意來親自嚐試操作的?隻要經過我們的技術支持人員的簡單操作講解,外行人也可以在這個場地內嚐試無人機的操作。”

“外行人也能開?不怕摔了麼?”

“這麼智能?那是不是跟打遊戲一樣了?”

好多記者都是心中一凜,然後因為職業習慣,下意識就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揣測,認為是公司方麵在記者當中安排了托兒。

“哼,肯定是安排了提前懂怎麼飛的托兒,來演戲吧。”

好幾個記者都這麼想,不過為了驗證他們的想法,這麼想的人一般也都會舉手。

這樣的話,一旦過會兒試操作沒選到他們,他們才能理直氣壯地進一步堅定自己的想法:看,果然是安排了托兒吧!哥/姐這種真.路人果然沒選上!

然而,這樣想的人裏麵,有相當一部分很快意識到自己錯了。

因為他們被選中了。

“你,還有你,對第三排左邊數第六個,第八個,都可以來試試。讓技術支持人員先簡單教你們一下。”

“啊?”被喊到的人裏,不乏還有女記者。考慮到女人動手能力比較差,女司機更是某些代名詞,這些妹子記者頓時懵逼了。

“難道不是安排好托兒的?我沒報名當托兒啊,不會是哪個環節安排出漏洞了吧?”

這些人上去之後,倒也很快拋開了雜念,就跟女生第一次跟教練學駕照一樣,心態挺謙虛的,沒幾分鍾,就掌握了基本操作。

沒輪到的、心裏對是否有托心存懷疑的,都在旁邊看著,一會兒他們也會有機會的。

很快,菜鳥們操控的無人機紛紛升空,他們都發現,這東西還挺簡單的,基本上就是一個手柄、還有類似於3G信號回傳圖像的接收器。給無人機下達的指令,都以目的性的為主,也就是讓它飛到多高高度、哪個坐標、往左還是往右。

而不是傳統遙控航模那樣要自己調節動力輸出、姿態、一大堆參數。

換言之,人類隻要知道去哪兒,目的是什麼,至於怎麼做到,怎麼去,跟人類已經無關了。

“果然跟宣傳的一樣給力。遙控航模,能航拍的遙控航模,都不稀罕,分別出現幾十年和十幾年了。但是,隻給目的地信息,怎麼飛可以自動實現,這確實算是無人機了。”

一些比較資深、懂行的評估記者,都給出了這樣的評價。

然後,更多意外擾動和臨時的自動解決方案,一步步讓他們大開眼界。

首先是擾流的自動規避。這問題平時可能不常見,因為天上無人機不會太多,互相之間的幹擾還不需要廠家這麼早考慮。

但是此刻試驗場裏同時試飛的無人機達到了十幾架,相互航線軌跡幹擾還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