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八四章 雄霸天下(大結局)(1 / 3)

大明帝國的崛起,令世人矚目,歐洲開始掀起了留學大明的浪潮,源自起點城的自然科學知識開始在全球範圍內擴散。

在這些留學生當中,有許多是歐洲國家刻意選拔出來的精英,他們意圖學到大明最尖端的軍事和科技。

但是可惜,大明專業的技術類學校,隻招通過統一考試錄取的本國公民,而且歐洲與大明,尤其是原起點城地區的教育斷層很大,所以歐洲人的求學之路困難重重。

安定了西北,王越將目光轉移到了國內,經過了十幾年的布局和發展,大明的工農業進展進入了加速期。

據大明帝國中央政府在一六五零年底的統計:

發展最快的是電力行業,大明的發電機裝總量已由一六三八年的六十萬千瓦,飆升至一千五百多萬千瓦,接近後世我國一九七二年的裝機總量。

大明機動車產量已由一六三八年的年產兩百台三輪車,激增至年產十萬台各型車輛。

機動車產量的不斷上升,有力地拉動了周邊產業。

大明的鋼鐵產量已由一六三八年的年產五十萬噸,激增至年產一千萬多萬噸,接近於後世我國一九五三年。

大明石油產量已由一六三七年的年產五十萬噸,激增至一千五百萬噸。

機床產量由一六三八年的年產三百台,激增至年產十五萬台。

內燃機產量由一六三八年的年產三百多台,激增至年產二十萬台。

雖然大明跨越了蒸汽機,進入了電力和內燃機時代,但全國仍然有近五六萬台蒸汽機應用在紡織,麵粉加工和其他民用產業。

一六三九年十月,起點城汽車製造廠成功仿製了第一台東方紅內燃機車,到一六五零年,大明機車產量已達三千多台。

收音機產量也由一六三七年的年組裝五千台部,到現在的年自產五萬台部。

電報機也已實現了自產,電報局已深入到縣一級行政單位。

到一六五零年,大明的有線電話網絡已通達各省首府。

一六三八年底,至一六三九年新年之際,起點城電視台實現了首映,閉路電視開始進入民眾視野。

到一六五零年,京津地區、滬寧沿線部分城市的大部分富裕人家已經有了電視。

一六四七年,起點城通訊器材公司成功仿製出了顯像管,至今年,彩色電視機的自產量已達年產三千多台。

交通方麵:大明境內已建成兩橫三縱的鐵路網絡,鐵路裏程已達一萬八千多公裏,總裏程大約相當於後世抗日戰爭結束時期。

至一六五零年,大明境內的公路裏程已達十二萬公裏,其中省級公路三萬餘公裏,總通車裏程約相當於後世我國一九三六年。

一六四三年,起點城航空設計研製中心試飛第一架雙翼螺旋槳固定翼飛機獲得成功,起點城飛機製造開始起步。

至一六五零年,起點城飛機製造廠已生產了兩千多架固定翼飛機,其中最先進的當屬鋁合金蒙皮的單翼螺旋槳飛機,其技術類似於後世二十世紀初美國的波音247。

起點城產的固定翼飛機目前還沒有投入軍用和民用,它們主要用於農藥噴灑、飛行訓練和飛行俱樂部。

當前,起點城民航載體仍然是飛艇,至一六五零年,共計有三千多艘飛艇往返於全國大部分省市和交通不發達地區。

大明帝國建設部的目標是在一六五五年將公路延伸至全國所有的縣一級行政單位,以及大部分鄉鎮。

有幾項大型工程:

一,由北京出發途過烏魯木齊,直達哈薩克突厥斯坦市的公路。

另一條由北京出發途徑敖爾告(今烏蘭巴托市),直達烏拉爾山南部的新州市(今葉卡捷琳堡)。

二,蘭州至烏魯木齊,歸綏(今呼和浩特市)至敖爾告鐵路。

三,太平洋海底通信電纜。

全國的工作共分為三個階段,目前已完成第一階段任務。

已完成工作的省份包括上海、北京、天津、河北、江蘇、安徽、浙江、山東、湖南、湖北、四川、山西(一六四八年,大明帝國中央政府決定撤銷北直隸、南直隸和湖廣,分解為上海、北京、天津、河北、江蘇、安徽、湖南、湖北五省三市)。

王越沒有食言......

地主們失去了土地,得到了部分債券和企業股份,他們隻好轉向實業。

據大明帝國中央政府工商總局統計,全國民營企業已由一六四五年的一萬多家,僅用了五年就激增至二百多萬家,其中尤以江浙滬和京津地區最為活躍。

一六四六年三月,大明實施了軍事改革,全國被分為八個軍區。

原天策軍六個師被改編為帝國近衛師,總兵力五萬五千餘人;原治安軍甲字旅以及蒙古義勇軍改編為帝國國防軍,總兵力三十六個師,三十二萬四千餘人。

原治安軍乙字旅、江南行政執法大隊、各總兵所屬部隊、關寧軍所部,被改編為國民警衛隊,主持國內防務,總兵力五十餘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