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463(1 / 2)

由於爸爸薛德珠的七十大壽,去年爸爸生日的前兩天,薛拯也從美國趕了回來。

一家人三個兒子和爸爸媽媽歡聚在一起,籌備著薛德珠的七十大壽。

萬慧來再一次和薛德珠辦理了第四次離婚手續,為什麼又離了婚,一言難盡,後麵會細細的說來。

在這次壽宴前,萬慧來想瞞住兩個人離婚的事情,本來一家人湊在一起就不容易,這次團團圓圓的為薛德珠過個七十大壽,再告訴兒子們也不遲。

可是,薛德珠不想隱瞞,在他那方麵的想法,是想成全萬慧來。

這次離婚,兒子們已成為不了萬慧來的壓力。

但是離了婚,她也會把薛德珠當親人,親人過生日,特別是七十歲這樣生日,怎麼能讓他

愉快呢。

過去這些年裏,薛德珠從來不許家人為他過生日。

在他的觀念裏,在咱們國家,薛德珠最崇拜的偉人都從不過生日。

他也一樣不想過生日。

當薛德珠把這樣的理由跟人家說起時,當然不能服眾。

“你聽誰說人家那樣的偉人不過生日?”

薛德珠振振有詞:

“有詩為證:半百年華不知老,先生誕日人不曉;黃龍痛飲炮千鳴,好與先生祝壽考。”

而到了這個七十歲,在東北當地,這個生日到底過還是不過,是平常些好,還是隆重些,還是有些說法的。

當地,有很多人喜歡把到一個年齡階段的時候,就會被稱之為坎兒。

這也是生活中,大家都熟知的一種說法。

年輕的那會兒,有一種說法被叫做:

“男不過三,女不過四。”

這句話的大概意思就是說,如果是男人,最好不過三十歲的生日。

而這年輕的女人,最好不過四十歲的生日。

但人們會隨著年歲的增長,來到55歲了。

又有一種說法:

“人活五十五,閻王數一數;人活六十六,不死掉塊肉。”

這意思當然是說五十五和六十六,才是不好過的時候。

再到年齡大些,自然就是大家比較熟知的一句話:

“七十三、八十四......”

當然,這些說法,都是在當地農村廣泛流傳,年輕人也並不是很在意。

大家習慣性的稱上邊所講的這幾個年齡為”坎兒“年。

而處於這個年齡的本人,對於這樣的年份裏,又聽多了這樣的論調。

當然就把那年的生日過的,有一定的說法和講究。

有的人,會將自己的年齡刻意降低或者增長一歲,等過了這個“坎兒”年,歲數才恢複正常。

而對於所謂的“坎兒”年的由來,也有很多,自然也都是傳說。

這些傳說,是有人根據曆史一些人物的巧合,加上也有一些民間口口相傳的故事。

於是,有人便添油加醋的說,是老閻王,在這些年份之中,對於生死簿會進行仔細查看。

當然,他也是抽查。

如果看到沒有超載的、過線的,於是,他就把大筆一揮,都放過去了,而這個年齡的人,也就啥說道也沒有了。

除了這些“坎兒”年之外,一些農村不沿用舊俗。

也可以說成是,還有一個習慣,那就是要給老人做壽。

60歲的老人和80歲的老人會越來越稀少。

而90歲的老人由於不多,所以做壽就很常見。

唯獨對於70歲的老人,大壽卻做的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