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下旬的京城,如同那滿城盛開的春花一般熱鬧。
先是春闈殿試,皇帝欽點了雲輕鴻為探花,盛讚雲輕鴻德容雙傑。
再是遊街之時,雲輕鴻極受歡迎,差點被香包砸暈。
而隨後的瓊林宴上,皇帝和雲輕鴻又大放光彩,引得一眾文人讚歎不已。
是日的瓊林宴有別於往年,皇帝下令鬥茶,還自己上場親自點茶,那一番行雲流水的技藝,還有那飄然的茶香,真真是看過嚐過再不能忘懷。
一眾文人全是心服口服,那些新晉進士,得了皇帝親手所點的極品茶更是感動得淚都流了下來。
而雲輕鴻更是當即做了一首令人拍案叫絕的詩。
皇帝的興致也起來了,當場喚了人來,擺開了案台,將雲輕鴻那詩給寫了下來。
皇帝在做皇子的時候,最有名的便是他的字畫,隻是皇家筆跡很少外傳,普通官員學子基本是看不到他的作品的。
如今看皇帝運筆飄忽快捷,出來的字,至瘦而不失其肉,落筆轉折之處暗藏鋒芒,天骨遒美,逸趣靄然,其風骨和內蘊的涵養,非等閑人能仿之。
頓時佩服之心再起,忠君之心亦加強許多。
一場瓊林宴,不光紅了雲輕鴻,皇帝的才情更是讓那些新晉進士們折服,便是一些大臣,也不由的動了一點心思。
書畫之中可以看到人品,皇帝的茶也好,字也好,都透出了大家風範。
雖是不懂國情的糊塗人,但是其品性可嘉,還是可以好生輔佐的。
隻這盛事剛過去沒有幾天,從杭州便來了急報。
杭州出了大案。
兩浙路轉運使貪汙索賄,欺壓百姓,強搶民間商人的家產店鋪。
種種惡行,罄竹難書!
送到皇帝案前的密折是高知府所寫,一條條的,寫了足足有十五頁。
最先一條,便是兩浙路這幾年的稅賦,以前白蒔在的時候,有一年江南旱災,白蒔請了減賦三成,給與三年的緩衝期,先帝同意了,而此後白蒔出事,姚轉運使接任,當時此例早已經到期作廢,姓姚的卻對上依然使用此例,對下,則是按常征收,期間的巨額差距,全部吞下,一部分由他和江南官員瓜分,另外一部分,據姓姚的交代是交給了三皇子。
國家稅賦乃大事,官員私飽中囊更是絕對不可容忍,何況還牽扯到三皇子。
三皇子拿錢幹嘛?用腳想都知道。
皇帝再是不懂政事,看到此條,亦是勃然大怒。
喚了鎮國公榮國公還有內閣四相六部尚書連同秦禦史進宮,也不詢問他們怎麼辦,直接下旨,任命正在江南之地的趙皓常柏成為欽差,掌握生殺自主大權,將所有牽連之官員全部抄家下牢獄,高知府就任兩浙路轉運使,一些低級官員由高大人就地任命,五品以上的官員,著吏部馬上草擬派遣的官員名單上來。
當時蔡相爭辯了一句,如此大事應該送進京城審查才是。
立時被皇帝冷冰冰的看了一眼。
而韓相更是出聲道,證據確鑿,蔡相卻還說不宜抓人,那是想等那些人將江南都蛀空了,或是再將錢交給別人?
秦禦史又悠悠的補刀:這稅賦優惠時間,戶部都是應該記錄在案的,為何到期之後幾年都未察覺?蔡相說要查,的確是要查,首先,便應該查這戶部,可有和江南狼狽為奸之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