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月便也能放開一些讓他們自己掌控一下。
隻不過,蘇月的勞動強度一點都沒減少。
因是想著謝玨要一路買過去,將茶買過半個地球,蘇月便決定能做多少是多少。
早早的便讓謝玨派人去周圍收茶青。
不光是桐木的現采茶青,連旁邊白葉關平的茶園,都讓他們采集之後晾曬揉撚好後,裝車買回來。
而茶廠裏的範圍又擴張了一倍。
幾十個火焙炭爐排成了幾行。
春日還帶著寒涼,可一進那一片,穿著薄衫都會被汗濕。
那些做事的男人先頭還會穿得整齊厚實,可是後來源源不斷的茶青堆進來,誰都忙得顧不上自己儀表了。
一個個的,就算沒有光膀子,也不過是紮塊布而已。
看得謝玨咬牙,私下找了那幾個大漢頭,直說,兩年之間再學不會怎麼做普通紅茶和黑茶,就自個給他抹脖子去。
想著再有兩年蘇月就十四了……
幾個大漢轉身就拚命去了。
當然,他們努力的隻是盡量將第三輪做好,努力掌握第二輪。
第一輪……
還得靠蘇月自己來。
這次加大了茶芽采集力度,連旁邊的兩個鄉的茶園都是高價收了揉撚後的茶青過來。
第一輪的茶芽數量極大。
蘇月忙得頭發都顧不得梳理,隻是拿塊布包著頭,衣服也是謝玨每天給她放兩套,沒有時間洗澡便直接換了幹淨衣服又上。
(吃飯自然也是老規矩)
就這樣,車輪轉一般的,做出了第一輪自產茶芽三萬八千斤茶,旁邊收過來的半加工第一輪茶芽三萬五斤茶。
半加工的茶味道比之自產的會差點,但是比第二輪的又好點。
於是第二輪的茶芽,也一樣的繼續收。
自產的出來六萬五千斤,半加工的出來五萬斤。
到第三輪,謝玨堅決不讓蘇月進茶廠了。
隻說,這麼多夠了,便是後麵的那些大漢做差了也沒關係。
(大漢:不敢做差,會被要求自己割脖子的)
蘇月算了算,第一輪的茶謝玨從來沒有賣過,三年的加在一起總有九萬多斤,這些都是極品茶,味道比上次他們帶過去的要好得多,就算留存兩萬放著,也有七萬斤,何況還有那半加工的。
而第二輪的,三年加一起都十幾萬斤了,再加上這半成品的。
如果謝玨還是按照上次的價格賣,那麼這麼多量也差不多了。
第三輪出來多少,還真沒什麼關係。
便放下心來,從頭到尾的洗幹淨後,大睡了三天。
三日之後,又忍不住去指點那些大漢。
第三輪的茶芽味道已經變動不大,而且葉片肥厚,發酵和火焙的時間差點也沒有什麼關係。
那些大漢也沒少自己練習,出來的成品效果也不差。
蘇月便放手讓他們去做。
自個幹脆和謝玨上山晃悠,看能不能找到好的野茶樹。
找了幾天,倒還真找到了幾棵生長了幾百年的老野茶。
都沒有被人摘過,那茶葉味道……
讓蘇月一嚐之下便道:“三爺,你喝過大紅袍嘛?”
“沒有。”謝玨手中玩著那茶葉笑道:“不過這名字好,吉利。”
蘇月聽得一怔,腦中開始轉悠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