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自己做示範的,對那兩百多人搞了個培訓。
反正是包吃包住,工錢也照給,那些工人倒是耐下了心,等蘇月一聲令下,天沒亮便上山采茶了。
謝玨跟著蘇月上了山,忍不住問道:“為什麼要等十天?”
蘇月指著那圍繞在茶山的輕霧道:“你看,這些霧氣,這裏的溫度要比外頭低,水汽也足,茶樹在經過一個冬天的儲存營養之後,現在正是吸收這些最清又最濃的自然之氣的時候,如果太早采摘,茶葉吸收不夠,那麼出來的茶味道便不夠,營養也不夠,現在采,才是它們的味道最鮮美之時。”
茶青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了成茶的味道。
紅茶黑茶烏龍茶岩茶,跟隻追究最清最雅之味的綠茶不同,都是講究醇香後勁的,所以,新鮮茶葉一定要讓它們吸收夠營養和山林的靈氣。
第一波的茶芽送下了山,蘇月也進了茶場,換了衣服準備開工。
這個茶場也是茶園自帶的,不過古先生買下後,按照蘇月的要求讓管事重新做了改造。
裏麵分作了兩個區域。
一個足有七百多平方的棚子是做曬青和揉撚用的,裏麵則是一個用青磚砌成的大約五百多平方的屋子,以青石板鋪地,一半再鋪陳上了原木地板,一半則是放置了許多炭爐。
裏麵那屋子做好之後,原來的那些工人就不能進去了。
從外頭來了三十多人,住在了那屋子的旁邊。
茶青下來首先是攤開曬青,這些,原來茶場裏的那二十幾人就能做,然後便是揉青,這些原來的那些人也能做。
但是揉青之後送到屋子裏麵去發酵和火焙,就是機密了。
住在屋子邊的那些人領頭的是原來跟著蘇月做過茶的五個大漢,一人手下帶了六人。
蘇月便明白,這些人沒問題。
那五個大漢,她是不指望著他們學會了,隻要管好手下的人就是。
兩百多個采茶工人,一天下來的茶青就有幾千斤。
單靠她一個人做可做不過來。
揉青過後,蘇月讓謝玨想法子再招人采茶青之後,便帶著那三十人進了屋子。
謝玨讓謝七再去招人,讓汪椿和夏立帶領那些管事管理采茶收茶,核算工錢,還有去旁邊別的茶園收茶青。
自個有機會就蹭進去那屋子,看著蘇月做茶。
蘇月做茶之時,眼睛裏是看不到別的東西的。
在一堆堆的堆積起來發酵的茶堆和開始上火火焙的焙爐之間來回的轉悠。
用手指探查發酵的溫度和幹燥度,查看火焙的溫度,一連串的吩咐不停的發布下去。
等時間的時候,則是坐到了自己特意做的火焙爐子前,慢慢的一點點的去焙自己做的茶。
屋子是特製的,有專門的出煙口,裏麵的茶香已經濃鬱到讓人心醉,外麵的茶棚卻是一無所覺。
三日後,蘇月將自己親手做好的茶泡給了謝玨喝。
謝玨:完蛋了,以後不能再用煮茶法碾壓她了……
隨後就蹦了起來,將蘇月親手做的茶全部收起來,誰都不給。
蘇月自個想喝都不給!
蘇月:老娘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