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1 / 2)

公元一七六九,乾隆三十四年。

張燈結彩的正月,紅燈映飛雪,既暖又涼。

初二那日,陝甘總督阿顏覺羅·明山回了京,府中設家宴,最熱鬧的時刻,看著一群孩子在那邊你追我打,一個十三歲的小女孩卻隻是坐在角落裏,看著厚厚的積雪發呆。

不知何時,一雙靴子映入眼簾,她下意識將披風的帽子蓋在頭上,他們經常趁她走神時將冰冷的雪團塞進她領口。

等了半天,也不見動靜,待她抬起頭時,隻看到一張陌生少年的臉。

\"你怎麼一個人待著,也不來和大夥一塊兒玩兒。\"

女孩搖搖頭,不願吭聲。

少年便在她身旁坐下,\"我叫劄蘭泰,你呢?\"

那少年又問了一遍她的名字,見她仍是不應,便輕聲問,\"你,不會說話麼?\"

一陣沉默之後,卻聽他語帶愧疚地道:\"你別難過,我不是故意的,\"想了想,少年又問,\"那你會寫字麼?\"

說話間,少年拾起一根細木枝,在雪地上寫下自己的名字。

一串滿文,她看不懂。

少年似是意識到什麼,忙將那雪撫平,又重新用漢文寫下:烏雅.劄蘭泰。

然後笑著將木枝遞與她。

猶豫了會子,女孩從他手中接過木枝,劃下\"明珠\"二字。

\"明珠,這個名字很適合你,隻是,\"頓了頓,劄蘭泰笑道:\"倘若你肯笑一笑,一定會如明珠般燦爛。\"

笑?因何而笑,她,找不到笑的理由。

正恍惚間,忽然手指一疼,原是那邊的孩子又將雪球扔向她。

她捂著手指憤怒地站起身來,卻是敢怒不敢言。

膽大的一個妹妹又將手中的雪球瞄向她,劄蘭泰一揮袍子擋在她身前,\"誰再敢打她,我一定將你們的手擰斷!\"

他是這裏麵最高的少年,旁人似乎都怕他,扮了鬼臉便一哄而散。

待他們走後,劄蘭泰轉身而問,\"手疼麼?\"

明珠默默搖頭。劄蘭泰欲拉過她的手來看,明珠慌忙掙脫,將手背在身後。

\"手怎麼這麼涼?\"說著,劄蘭泰將身上袍子解下,欲給她披上。

她卻一退三步遙。

\"怎麼?嫌它不好看?這是狐裘,新做的,我今日才穿上,不髒的。\"

明珠看了他一眼,依舊搖首,劄蘭泰笑笑,\"你放心,我不冷,常年練武,我身子結實著呢!若不是嬤嬤們囉嗦,我才不愛穿這袍子!\"

不由分說地將袍子圍在她身上,劄蘭泰笑道:\"我帶你去烤火罷!那樣你便不會冷了。\"

想了想,明珠點點頭,劄蘭泰便拉著她往後院走去。

\"你一定奇怪我為何對此地如此熟識,我母親是你家老太君的外甥女,我常隨母親來此串門……\"

燃起的篝火旁,明珠靜靜地坐著,靜靜地聽他講著以往的趣事。

入夜,睡去的明珠又被噩夢驚醒,母親逝世這兩個月以來,她從未睡過好覺。

母女倆相依為命十三載,就在母親病重時,家中忽來一人,隻一眼,母親便紅了眼眶。

彌留之際,母親將她托付於此人,隻道眼前這位叫明山的男子,正是她的生身父親。

料理罷後事,自覺愧對她們母女的明山帶著她回了京城府邸,不顧眾人驚異的目光,鄭重宣布了她的身份。

老太君沉默良久終是未反對,當初若不是她一意阻止,這孩子,大概便是府中尊貴的嫡女,也不必在外孤苦這許多年。如今想來,實乃冤孽啊!

暗自歎息之後,老太君要為她更名為寶珠,隻因那\"明\"字重了她父親之名,\"丫頭,此後,阿顏覺羅·寶珠,便是你的名字。\"

明珠跪著哭求莫要更改,那是她母親留給她的,\"母親說:還君明珠雙淚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