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
是一場不折不扣的政治運動,但遭殃的卻是文化,文化作為政治鬥爭的犧性品帶來的惡果是顯而易見的,使中國的社會出現了文化荒漠的悲殘局麵。在這種文化空乏的現實生態下,玄幻是生長出來的一朵奇葩,還是一株雜草,曆史終會有一個公正的評判。而時下的被追捧究竟是何種原因所致,恐怕隻能以沒有文化才是比較合理的答案,除此還能有什麼更好的解釋,總不能以有文化作為借口,如果真要這樣地牽強附會則是無法自圓其說的了!
網絡小說無罪,有罪的是虛無主義!
葛碧潭所撰寫的這篇文章在校報上登載之後雖然在校內引起了較為強烈的反響,但就整個社會而言可能是微不足道的,對於現行網絡小說的格局似乎也是起不到任何矯正作用的,但對她本人來說卻有盡了一份社會責任的安慰——起碼說出了自己的心裏話,去除了幾日來的焦慮,這是她能力範圍內所能為之的,其餘的則隻能無可奈何了!她相信是非總有明了的時候,即使時下觀點不被認可,將來總有被接受的那一天,那一天也可能很遙遠,但那一天一定會有的。曆史上多少正確的觀念在當時就是被排斥在所謂的主流意識之外,到頭來正確的才是正確的,錯誤的終究是錯誤的,這可能就是所謂的真理往往由少數人掌握的道理之所在吧?這樣的客觀事實不是以一種簡單的社會現象可以解釋的,它有著內在的深刻道理。什麼是真理?且不說真理的定義,隻說真理的抽象與深邃的本質屬性,那裏是常人可以觸摸到的,隻有極其少數的人才能認識真理,正是真理的這種性質決定了它的歸屬,所以葛碧潭對於所持觀點不被認可是不太計較的,也是無法計較的。正視現實不失為明智的選擇。這都是哲學為她提供的解脫苦惱的良方!憤世疾俗無益於問題的解決而有損於健全人格的樹立,即使是聖人也得向世俗低頭,何況一個世俗中的世俗之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