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有位老先生,風雪出大啟(2 / 2)

“這種事情自大啟開國以來,便未曾斷絕,何來蹊蹺?這些小股襲擾勢力,不過是小打小鬧,並不需要我等在此胡亂猜疑。”

“今時不同往日,如今大啟國力日漸強勝,這些蟊賊還敢大膽造次,無非就是北部諸國授意,遊騎不搶人口財物,本就反常,在我看來,分明就是蔑視我大啟。”

“郎中大人太過杞人憂天了,小小蟊賊,何足掛齒,大啟隻需再休養生息三年,按照原先計劃,就可以大舉平定北部諸國”

兵部郎中對於邊境軍情,一向重視,每一次傳來軍情都會仔細推敲,細枝末節無一遺漏,正因為如此,兵部每一次請旨都能夠給大啟帶來大大小小的勝利。

所以,如今才三十二歲的這位兵部郎中,雖然在六部眾多郎中裏資曆最年輕,但是任朝堂誰人都不得不承認,此人接管兵部最合適。

老丞相坐在文官一側的那張綿軟藤椅之上,閉目養神,神情憊懶,如同睡著了一般。

與之相對的則是武將之首,封北定王的大將軍謝伯毅,閉目端坐,朝堂爭議,置若罔聞。

那位兵部郎中見朝堂之上兩位同是一人之下的老人沒有做出任何示意,便繼續陳述要害。

“我大啟先後吞並六國,如今已經有八道十二洲,大小縣不計其數,據我觀察,如今尚在大啟版圖之外的其餘諸國,大有聯盟趨勢,如今襲擾頻繁,邊境諸將如何做?”

“置之不理?長此以往,邊境百姓則會深受其害,民心受損。”

“一舉殲滅?偏偏又是襲擾,想要一舉殲滅談何容易,這些小股勢力最擅潛藏,況且我大啟諸將冒然出兵又會驚擾北部諸多鄰國,到時候勢必劍拔弩張。”

兵部郎中話音剛落,大啟天子就已經走入朝堂。

百官叩首,唯獨倆人隻是起身微微弓腰。

兵部郎中正要將先前那封軍情文書上奏,不曾想那位天子沒來由問了一句話:“大雪天氣,最宜之事為何?”

隨即這位大啟深得民心的中年皇帝自問自答:“風雪裏讀書,讀書人是真風流!”

兩天前,內廷收到一封來自雲陽城的書信,按照書信中所言,向西遊學的宋老先生,此行必然一路風雪相伴。

北境一線,士卒早就應該裹上鐵甲寒衣,與戰馬為伴。

當初與宋老先生臨別之際,老先生曾經就有良言相贈。

三年之內,大啟如若興兵,十八國生民齊入火坑。

如今高坐龍椅的天子,絲毫不覺得宋老先生當初這番言論是在危言聳聽,何時出兵完成先帝未竟大業,一年兩年三年,其中利害相差之大,縱然是一國天子,多次推敲之後,也不免心中有幾分震驚。

同一日,拄著拐杖的老先生宋良元與學生王敬之正好走過大啟最後一座關隘。

老先生駐足遠望,城關下積雪更甚,除去一眾守關士卒之外,再不見其餘人。

時隔多年,故地重遊,若能遇到一些故人,就更好了。

離下關,所屬青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