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又垮(2 / 2)

所謂新廠區隻是我們內地人的叫法而已,新廠區在隆肯場區位於烏尤河上遊,開采時間較早。

這裏是表生礦,不需深挖便能得到翡翠塊體,但大都沒有皮殼,屬原生型礦床。

所以看起來猶如嶄新的原石一樣,人們也習慣地稱這裏的塊體為新場石,因而得名新場區。新場區的坑口較多,但使用時間最短。易被廢棄。比較穩定的場口有:大莫邊、小莫邊、格底莫、婆之公、莫西薩、班弄、馬撒、三卡莫、卡拉莫、三客塘、莫班窪等。

我分辨這兩塊石頭,雖然皮殼一樣,來自一個場口的可能性很大,但是卻有著細微的差別。

兩塊料子都有擦口,但是擦的口肉質完全不一樣,我看著比較小的這一塊,大概二十多公斤,像是一個三角形,在邊上擦了一個十厘米長的口子。

我打著燈看了一下,對比分析之後,應該是新廠區的,兩塊石頭都差不多,但是本質的差別有,那肯定是大莫邊跟小莫邊的料子了。

這塊小料子,應該是小莫邊的料子,莫邊淺層擦口半賭石,種嫩,肉粗,雖然有飄色,但石性重,拋光不起光的幾率較大,出成品,容易料不底工,娛樂為主,我丟掉了這塊小莫邊的料子,轉身看著另外一塊莫邊的料子。

新廠區出好料子的貨很少,不過千萬級別的料子也出過,上億的就沒聽過了,畢竟是原生礦。

我看著這塊比較大一點的料子,四十多公斤,皮殼顏色深一點,帶著綠皮,算是黃加綠的皮殼吧,但是綠色可能隻是鐵鏽,並不能算作皮殼的原石顏色。

料子有切口,也是三角形,不過不正規,有點像是陀螺似的,切口把尖給削掉了,很平的一塊,我打燈看肉質,糯種局部糯化,晶體略粗,水頭略好,光澤度非常好,沒有棉絮感,淡春色,種也很老,出牌子,配合好工藝,沒大毛病,手鐲位難度大,因為並不規則,所以想鐲子是免談了。

我看著料子,捏著嘴巴,料子春色很重,有可能是桃花春係列的,如果真的能賭出來一塊冰種桃花春的料子,三十公斤就爆炸了。

記得有一年公盤,是在緬甸彬馬那翡翠毛料公盤上,2件隻有6公斤重的春色毛料,被一位來自中國的買家競買成功,競投成交價折合人民幣近2億元。

翡翠毛料每公斤竟高達3300多萬元人民幣,我記得當時的報紙上是這麼說的,那塊料子在強光電筒的照射下,豔麗亮潤,冰種,春色,飄有綠花,緬甸人把此類春色叫“桃花春”,“桃花春”底淨無棉無裂,美輪美奐。

當初第一貨主從莫西撒附近的新場口購得,折合人民幣13萬元,此石不久被一藍姓的緬甸華僑慧眼識寶,定價折合人民幣130萬元,瞬間同一件毛料漲了十倍。

藍華僑決心入股成了大股東,後來有人要求摻份小股,第一貨主不僅賺到了錢,還成了股東,三人合議擦石,擦掉賭石表皮後一鳴驚人,暴漲衝天。

藍華僑在緬甸開采翡翠礦,對翡翠研究頗深,他提議拿到毛料公盤上拍賣,標價58萬歐元,緬甸公盤以歐元為結算貨幣,公盤標價是競拍的起價,彬馬那毛料公盤采用暗標競買,勝出的是一位來自中國的買家,以遙遙領先的價格納入囊中,折合人民幣近2億元,這一拍讓翡翠江湖的群豪望塵莫及。

這個人很神秘,隻出手一次,就再也沒有出手了,所以賭石界一直有他的傳說,有人說這位出手不凡的老板是第一次在公盤亮相,有人說這位老板來自浙江,也有人說來自吉林,也有人說是昆明的一位地產商,眾說紛紜。

但是不管怎麼樣,都說明這塊料子的可賭性非常的強,從切口看,料子的春色很重,隻是種水有點差強人意,如果能賭變種,春色在深一點的話,隻要達到冰種,那麼這塊料子就是傳說中的桃花春了。

我估計料子的重量,三十公斤滿料肯定是不用想了,能有一半就該笑了,但是就算有一半也不得了,十五公斤的桃花春料子,那也是好幾億,想到這裏,心裏就有點興奮。

“草,又是他媽的垮了,這運氣真他媽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