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些人的穿衣戴帽,八仙花感受到這是一些苗族人的扮裝,苗族婦女上身一般穿窄袖、大領、對襟短衣,下身穿百褶裙。衣裙或長可抵足,飄逸多姿,或短不及膝,婀娜動人。便裝時則多在頭上包頭帕,上身大襟短衣,下身長褲,鑲繡花邊,係一幅繡花圍腰,再加少許精致銀飾襯托。女子服飾式樣最多,有130餘種。百褶裙,長短不一,有的到腳麵,有的超過小腿肚,有的過膝,有的僅30厘米左右,但以裙到小腿肚最為普遍。顏色為青、藍、白,裙麵有繡花、挑花、鑲花,也有蠟染或素淨的。上衣有大襟的,也有大領的。每逢節日婦女們走親訪友,頭部、頸部、手腕都佩戴樣式繁多的銀飾。
八仙花奇怪,婦女們穿衣戴帽表達什麼,是過節嗎?看男人服裝也不例外,男子服裝式樣比較簡單。一般上身都穿對襟或左大襟短衣,下穿長褲,束大腰帶,頭裹青色長巾。冬天小腿部裹綁腿。或穿帶有花紋的麻布衣服,肩披羊毛氈。苗族男子的裝束比較簡單,上裝多為對襟短衣或右衽長衫,肩披織有幾何圖案的羊毛氈,頭纏青色包頭,小腿上纏裹綁腿。
可能是到了一個集市,八仙花看見各式各樣吃的,她知道苗族多以玉米、蕎麥和土豆為主食。苗族喜食酸味,製作的酸食有酸辣椒、酸菜等。苗族還常以酒示敬,以酒傳情,不同時間、地點,不同的對象,飲酒的禮俗也有所不同。今天是一個節日,是苗族的節日,集上人多,男男女女穿衣戴帽都有不同特點。八仙花知道有一生中節日叫踩山節,就是說苗族一年一度的盛大節日,時間是在每年的正月初一至十五。第一天上午,要舉行立竿儀式,是在山坡中央豎起一根係著鬆柏枝條和鮮花彩旗的花杆,作為采花山的標誌。花杆豎好後,年長者向人們敬酒祝福,同時鑼鼓聲聲、鞭炮齊鳴、蘆笙悠揚,男女老少跳起蹬腳舞,耍獅燈,一片歡騰。晚上,篝火雄雄,人們圍坐在篝火旁飲酒對歌,通宵達旦。苗族同胞吹蘆笙、跳舞、對歌、盡情歡笑,聚親會友,共慶新春。這種砍火星節,就是苗族傳統節日,內容主要是規定鄉規。根據不同姓氏,節日的時間也不盡相同。大致為七月、八月和九月二十七日不等。一年一度,按氏族中的人戶,輪流值年,值年負責召集大家商討鄉規和有關大事,然後值年家要備酒殺雞,請大家喝合心酒,並把雞頭敬給下一屆值年。循環輪流輪到誰家值年,就在誰家舉行聚議和飲會心酒。
苗族行一夫一妻製,男子繼承財產,主婦在家庭中享有較多權力。有父子連名製度,無姓氏,後來有些地區通用漢姓名。苗族婚姻締結要經過三個過程:一是擇配階段,青年人通過遊方、坐寨、踩月亮、跳花、會姑娘等社交活動,自由對歌,戀愛成婚。白族青年男女傳遞愛情的方式多種多樣,有拔雉毛、半路抓親、踩腳等,草標、花帶與抄帶是愛情的信物。社交活動多在節目或趕場天進行,形式是小夥子同姑娘對歌,互相了解情況,溝通感情,若雙方情投意合,再由男方家長請媒人到女方家說合。二是訂婚與結婚儀式,結婚一般都是新娘步行到夫家,不拜堂。但也有的地區坐轎或騎馬。宣恩一帶新娘到夫家。必須從側門進入洞房,並由伴娘端盤請新娘新郎喝交杯酒,表示同心合意。苗族的殯葬方式,不視死者生前地位的高低,而是由其死亡原因決定的。老年人的壽終,青壯年病歿,即正常死亡,一般要舉行比較隆重的葬禮。凶死、暴死、難產死、上吊死,都認為是不吉利,不舉行葬禮,實行火葬或二次葬,且不能葬入集體墓地。苗族的葬禮分為:曆史上的岩洞葬、木棺土葬、火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