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關於營口龍(1 / 3)

2004年6月16日這一天,家住遼寧營口81歲高齡的孫正仁老人,帶著一件神秘的東西來到了營口市史誌辦公室。匣盒被打開了,裏麵呈現出五塊不起眼的骨

然而,它一經披露,便在營口引起巨大轟動。據老人講,這是龍骨,自己珍藏多年。難道它們真是龍身上的骨頭?難道這世界上真的有龍嗎?

周從一(營口市史誌辦主任):經過媒體報道之後,市民對這個問題都很關注。有的見證人給咱們掛電話,給咱們提供情況和咱們聯係,提供線索。

為什麼這五塊骨片在營口會引起如此軒然大波?市民竟會有如此高的熱情,難道營口真的有龍降臨過?

韓曉東(營口市史誌辦副主任):因為這龍在世上可以說都是傳說中的東西,突然間出了龍骨了,大夥都覺得非常新奇。所以都想一飽眼福,看一下龍骨到底是什麼樣。

營口人對龍的青睞並不是僅僅由這幾塊骨片而來,實際上他們對龍所保持的特殊熱情已經維係了70年。原來早在70年前,營口在曆史上確實曾經發生過一次"天降巨龍"的傳聞。

韓曉東:我們單位這幾個同誌到省檔案館翻閱《盛京時報》的時候,打開這個報紙,看到這條消息時我們首先是驚訝。

這是1934年營口當地的一家非常有名的報紙《盛京時報》,在版麵的中間,可以看到一篇配發照片的報道,題目為《蛟類涸斃》。文中提到"本埠河北葦塘內日前發現龍骨,旋經第六pol.ice分署,載往河北西海關前陳列供眾觀覽,一時引為奇談,以其肌肉腐爛,僅遺骨骸,究是龍骨否,議論紛紜,莫衷一是。”

緊接著連續數日,當地報紙又發表了相關的連續報道,當時的營口水產專家判定此物為龍的一種--蛟類。

1934年的夏天,營口陰雨連綿,持續下了40多天的大雨,遼河水暴漲,遼河北岸的蘆葦塘變成了一片汪洋,魚蝦漂浮在水麵上,空氣中飄散著一股強烈的腥臭味道。大雨過後,當時生活在遼河北岸的人們都能聞到葦塘內的腐臭氣味,但卻始終搞不清楚究竟是什麼原因。一天,一個看管葦塘的人順著味道走去,在他扒開蘆葦時,驚奇地發現在蘆葦塘中竟然有一巨大怪物的屍骸。看葦塘人惶恐不安,慌慌慌張張地拔腿就往回家跑,據說到家後他一頭紮到炕上,從此一病不起。當地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回憶說,這個怪物曾經出現過兩次,第一次出現在距離入海口20公裏處。

肖素芹:我9歲那年看到的,我在馬身上站起來,我爸扶著我,我站著看的。看到龍眼睛半睜不睜,它尾巴回過來綣著,兩爪子在前邊,你看兩爪子就像龍爪一樣一樣的。龍離開水不行,幹巴。龍都要生蛆架勢。

當時,老百姓認為天降巨龍是吉祥之物,為了使困龍盡快上天,人們有的用葦席給怪獸塔涼棚,有的挑水往怪獸身上澆,為的是避免怪物身體發幹。據說,人們都非常積極,即便是平日裏比較懶惰的人也都紛紛去挑水、澆水。而在寺廟裏許多百姓、僧侶每天都要為其作法、超度,此舉一直持續到又一次的數日暴雨過後,這隻怪物神秘地消失了為止。然而,二十多天以後,這個怪物第二次又奇異地出現了,這次出現是在距遼河入海口10公裏處的蘆葦叢中,此時它已不是活物,而是一具奇臭難聞的屍骸。

骨片的捐獻者--孫正仁老人在當年親眼目睹這個怪物骨骸時隻有十一歲。

孫正仁:光骨頭不是原來的龍型,畫的那個、描得那個不是那個型,就是挺長的,挺大的頭,兩個大角一米多長,不止一米三、四尺,長兩根。趴在地上,身上彎彎曲曲的,能有十幾米這麼長。

另一位見證人,80歲的楊順義老人在童年時也曾親眼目睹當時的情形,他帶著史誌辦的工作人員來到了當年怪獸最後擱淺的地方。

楊順義:當時看到擺放的地方都是三角骨頭,一百多塊,有一或兩個角記不清了,就在這裏。人們說是天上掉下來的龍,龍身上都是螞蟻那麼大的小蛆,會蹦,一蹦多高。它順溝上來了,上來以後連續下雨,潮水再大,它進了葦塘了。進了葦塘以後,趕上沒有大潮沒有水,它就落那了,落了以後,太陽這麼一曬,雨不下了,它受不了了,硬曬,曬一個來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