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黃貨大鏢(1 / 2)

永樂六年,北平府(北京)的一條大街旁,十二歲的關山河斜靠在門廊邊上。有些髒但也不失俊朗的臉上,有一股英氣藏而不露。而且最近他的臉上總是掛著焦慮。

臉曬得有點黑黝黝的,還有些泥土粘在上麵。一身黑布緊身衣褲是練功時穿的。但是因為懶得換,所以他平時也總穿著它。後腰上斜插著一把木頭劍,那是他唯一的“武器”。

“兵器不長眼”這是父親和二叔經常說的話。所以家裏的小孩子再怎麼喜歡武藝也不準碰真兵器。

他身邊還站著一個老者。老者是個圓臉,胡子剃得很幹淨,看上去很利索。眼睛雖小,但鼻直口方。看他第一眼感覺他一定是個老實人。仔細看又覺得這人必不簡單。眼神裏總是透著一股掩藏不住的幽深和淩厲。

老者膚色要比關山河白很多。因為他平時並不喜歡外出,大多呆在屋裏。樸素的灰布衣裳配一頂小圓帽,看上去像是個打雜的,但他確實這裏的管賬先生。他叫吳仲修,因為手裏頭總是攥著一個長杆煙袋,所以大夥都叫他老煙鍋。

一老一少的頭頂門廊的匾額上是四個大字,寫著《忠義拳莊》。黑底金字,有一股渾厚之感。

忠義拳莊並不是教人拳腳兵器功夫的,實際上他們專做鏢行生意。也就是鏢局。隻不過此時正值永樂初年,鏢局這個名字還沒有普及開來。

鏢行生意主要兩大塊,一個是人鏢另一個是物鏢。人鏢和物鏢當然也有很多細分。今天門口的一老一少在等的,正是押送物鏢出門多日的二位莊主和手下十幾位精幹鏢師。算算日子,他們這幾天就該回來了。

他們這趟押送的,正是物鏢裏麵的財鏢。財鏢裏麵的一等鏢,黃貨鏢。黃貨自然指的是金子。而且這趟他們押送的,還是黃貨鏢裏麵極其罕見的大鏢。整整十箱金條!

這種鏢很多鏢師可能一輩子也趕不上幾回。甚至可能有些鏢師一輩子一次都沒碰到過。

然而正是特定的時間和環境成就了這趟鏢,甚至也間接的成就了鏢局行業。

永樂皇帝朱棣用武力從自己的侄子朱允炆手中奪到了皇位。為了讓自己的行為名正言順,他就不得不摸黑和否認他侄子朱允炆的一切。

朱允炆定下的規矩一概廢止。朱允炆選拔任用的官吏全部罷官,有的甚至還要治罪殺頭。

於是乎全國上下丟掉飯碗或者丟掉腦袋的官吏甚多。這樣一來對於整個國家的影響是全麵而深遠的。一個很直接的後果就是,全國上下出現的大量的職位空缺。

有空缺就有人想要,想要就得想辦法。至於辦法嘛,倒也簡單,無非托親求友送財送物。送給誰呢?當然送給皇帝身邊的人。畢竟皇帝用人也需要近臣舉薦。他又不可能了解天下每一個人的情況。

而近臣們也是一樣要靠下麵的官吏舉薦。舉薦誰不舉薦誰,很多時候就是看錢說話。

就這樣,一場買官總動員愈演愈烈。即便現如今已經是永樂七年了,官場已經相對穩定了,買官之風仍然很盛行。

這次托忠義拳莊押鏢的,就是個打算買官的商賈。這戶人家本是山西的富商。常年經營山西到應天府京師(南京)之間的貨物生意。其所涉及的商品從茶葉、布匹、綢緞、馬匹等等不一而足。可謂是全方位發展的名門大戶。

這戶人家姓劉,戶主叫劉三山,人稱劉大戶。原本他這輩子都不打算來北平府。可是卻偏偏拗不過命運也拗不過權利。

永樂皇帝朱棣因為在應天府殺人罷官得罪人太多,所以總是擔心自己被暗殺。而且也的確發生過幾次暗殺活動,但都被錦衣衛和他自己“發明”的東廠給阻止了。再加上北方是他起家的地方他就打算把京師搬到北平。

可是北平原本的元大都皇城已經毀於戰火,人口也很少,經濟也跟南方有些天壤之別。這樣一座破城,作為京師實在是寒酸。

但是當皇帝的好處就在於想幹什麼都行。永樂大帝下旨,重修皇宮的同時要從全國各地大量遷農戶和商賈到北平去。

就這樣劉大戶劉三山因為名氣比較大,就被管事的官員大筆一揮寫在了商賈遷移名單裏麵。

而且此事皇帝下了死命令。有敢不從者立斬!家資可以盡數攜帶,為了防止匪盜攔路,朝廷派遣官兵護送。當然也有防止商賈私逃的考慮。

朝廷還在北平給分了房產。但是多年經營的生意和渠道是帶不走的。到了北平隻能一切從頭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