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太太聽得自己閨女這般反駁自己,臉都氣綠了。於是便又是開口大罵道:“我養你盡是讓你這般對我的?你個不爭氣的東西。”
王氏更是委屈道:“娘若你是跟嫂子來我這高高興興的做客的,那女兒自然是歡迎的,但若是你覺得女兒在婆家太享福了,便要前來攪和攪和,好讓我婆婆與相公厭棄了我,那你便作吧!”
王氏也覺得她不能這般慣著王老太太了。她現在的日子也來之不易啊!這麼多年苦都與夏溪河吃了,現在還不容易日子過好了,現在又碰上娘家人這般攪事。那最後她還不給別人騰位置嗎?還別說這王氏雖腦子不是十分精明,但還是會想事的。
於氏見王氏這番態度對王老太太,那眼珠轉轉,那小心思也在心裏轉了轉。她想這王氏現在不比從前了,若真的把王氏逼急了,那日後與娘家人這邊斷了來往,那對她也是沒什麼好處的。所以她才開口對王老太太勸道。
“娘,大夥都知道您是關心二丫與誠兒,但這畢竟是夏家,這做主當然也是二丫的婆婆,所以你也不必把那份關心說於人前,若是別人知曉那意思,自是知曉您這是一番好意,若別人不知曉您那話裏的意思,還不誤會了去。”
“所以二丫,你也別往心裏去,古話說的好,這女子嫁的再好,也要有個好娘家做後盾啊!所以二丫你也別糊塗了。”
這於氏果然是個會說話的主,三兩句便把剛才王老太太當麵給何氏的難堪,說著是何氏不知曉王老太太話裏的意思,而對王老太太有了誤解。又對王氏按指,即便你現在過得再好,若你沒有娘家給你撐腰,那你在婆家也是沒什麼地位的。
王氏在心裏冷哼:“她這個嫂子,真是長了張巧舌如簧的嘴。那說起的話是一套一套的,但於氏有句話說的也無錯的,那便是你嫁的再好,那你的身後也要有娘家人給你撐著,”所以王氏態度也沒有剛才那般衝撞了,而是緩了緩語氣說道。
“娘,大嫂,這誠兒是我的長子,這親事自然是不能我一人之力說服的,定於趙家閨女也是經我與溪河商議後,且誠兒自個中意的,我們才定下趙家閨女的。”王氏這話也說的夠顯白了,不是我不同意夏誠娶王娟兒,而是我兒子自己有看中的人,你們這般強求,那不是強人所難嗎?
於氏這般精明的人,怎會聽不出王氏話裏的意思,她也是知曉自己閨女是什麼性子的,若是嫁於別人做長媳的話那家中公婆定是會嫌棄於她的,且這長房得到的東西多些,但身上的擔子也是不輕的。所以於氏衡量了下。
既然這王二丫是覺得日後娟兒會對她不好,那她娟兒不嫁於夏誠,嫁於夏意便好,這兄弟倆也隻向差一歲,且這夏意與娟兒同齡,那娟兒嫁於夏意也未嚐不可。
“二丫,既然這夏誠也定親了,那是不好強人所難的,那娟兒定於夏意,二丫你看如何?”
王氏聽得於氏前麵的話,還以為大嫂放棄此事,沒想到於氏把夏誠改為夏意,這還真不好讓她再做拒絕了,怎麼說這王娟兒是她的親侄女,若是三番兩次這般的對其反駁,那日後這王娟兒找不婆家也是不太好找了,不然她這個親姑母都看不上她,那她人也會覺得這王娟兒也是好相與的主,那她娘與大哥大嫂還怪她一輩子啊!
於氏見王氏一臉的為難,也不再逼問,也隻在旁等王氏答案。因為她知道王氏這回也沒理由在反駁道了。
而一旁的王老太太顯然就沒有於氏這般沉得住氣了,“二丫,我看你也別找諸多借口了,我也看出來了,你是看不上生養你的娘家了。”
“娘,我也沒說不答應啊!隻是你也知道這娟兒眼界高,她怎會看上我夏意啊!”王氏故意把話推給了王娟兒,她想著這王娟兒從前都看不上她夏誠,現在更別說這夏意了,要知道這兩房分家,那大房自然是要比二房討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