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姑,我身子好多了,你這是準備去洗衣裳?”夏悠然看著夏如琴手裏一大盆衣服。
“嗯!悠然你屋裏有要洗的衣物啥的,都拿出來,小姑給你拿去一道洗了。”
夏悠然聽小姑這麼說,走到自己的屋子拿出一盆未洗的衣裳,這兩天因為夏悠然的事,家裏的也積壓好幾天的衣物沒洗。
“小姑,我跟你一塊去吧!”夏悠然並沒有把那盆衣裳給夏如琴洗。
“沒事,小姑反正也要洗衣裳,你還是進屋休息會,待會你娘回來了,見不著你人,你娘會擔心的,”現在的夏悠然是敏感時期,再加上前天的事,夏如琴還真不放心帶夏悠然出去,這幾日有關李家和夏家退親的事,村裏都傳開了,若是再讓侄女聽到這傷心事,那她怎麼向大哥大嫂交待。
“小姑,這家裏也沒人,我一人待在屋子也不知道幹啥,而且我現在身子也好了,這洗衣裳也不是什麼累活,我以前都不是這樣做的嗎?小姑你擔心啥,待會我娘回來,見屋子的衣裳不見了,她定會知道我去幹啥了,”夏悠然說完便端著盆子走在了前頭。
張氏一大早就和何氏去廟裏燒香了,王氏也到地裏搭把手了,幾個孩子都出去野了,所以家裏也就知有夏悠然和小姑夏如琴在家。
夏如琴見夏悠然走在前頭,心道:“有自己看著,那丫頭也不會在做傻事什麼的吧!”便也跟著夏悠然一道出來門。
姑侄兩一同把院門扣好,就往大山村的西頭的河邊走去。
夏悠然邊走邊觀察了這大山村的環境,這大山村總共有一百多戶人家,這大山村不像別的村,都是以姓氏為名的村莊,因為大山村的一百多戶村民的姓氏都是不同,同姓的也隻有幾戶人家。據說當年這大山村跟本就沒什麼人居住,後來也是因為前朝戰亂,弄的民不聊生,又恰逢又鬧饑荒,百姓死的死,逃的逃,那些逃出來的老百姓有些就逃到了這大山村定居,陸陸續續就有了一百戶多人家,這住的人多了,便就有了路。
大山村大部分的村民也都是像夏家的是這般條件,沒辦法這大山村之所以叫大山村,就是因為山多,但被開發的田地卻是很少,所以這大山村的村民家裏田地並不多,有些甚至沒有田地,都隻有靠打獵為生。
像夏家這一大家子也隻有兩畝田地,這兩畝田地還是夏老子在鎮上幹活,一分一厘攢下來的錢才買得這兩畝田地。
這大山村因為田地少,所以這地都要隔壁幾村的都要賣的貴些,像水田,別的村隻要十兩銀子一畝,大山村就要十多兩銀子一畝,甚至位置好點的,蓄水量多點的水田要賣到十五兩銀子一畝。夏家的田就為於山腳下位置最好的那兩畝水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