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見識廣博的人發現,這些軍隊的旗幟竟是來自於大理三十七部的各部族。
以前大理哪有發生過這樣的情形?
縱是大理最為團結的時候,也從未有發生著這樣三十七部首領同時進都城參見大總管的事。
更別,除去這三十七部之外,四郡、四鎮的大官好似也到了。
整個上午,入城的軍隊就沒有停止過,多則近千人,少則數百,相差不大。
這讓得無數百姓彙聚到城門口處觀看。
大理都城的熱鬧,較之海康還要繁盛數倍不止。這種都城底蘊,並非海康那種縣城可比。
哪怕海康民生再好,百姓再有錢,也沒法出現大理這樣的盛景。
大理皇宮坐落在半山腰上,通體由白玉砌成,在陽光下便如同玉城。沒有中都皇宮那樣的雄偉魁絕,也沒有臨安皇宮那樣的金玉其中,但是,卻有別有風味,有股子超然於世外的氣息。大概是當初建這皇宮的大理皇帝本就不是什麼想征戰下的雄途大略之輩。
眾車馬軍卒到得皇宮宮門後,士卒都被攔在外麵。有大理名聲顯赫的各部首領從車輦內下來,步行入宮。
個個太監領著這些掛著“王爺……”名號的首領往裏頭走去。
皇宮內外個個大理士卒都是講胸膛挺得極高,精神抖擻。各處的旗幟,也遠遠要比以前多得多。
大理軍隊在外並沒有什麼威名,但此時,還愣是有股子所向披靡的精銳氣勢。
各部首領在往皇宮深處走的時候,都有意無意地去看這些士卒,神色各異。
他們不是想來大理城,而是被逼得沒有辦法才來的。不來,隻有死。
秦寒在惠麼部讓藏在惠麼城裏的幾個部族首領見識了轟雷和熱氣球組合的威力,那幾位部族首領就在惠麼城裏熱情洋溢地陪著秦寒、薑夔還有玉玲瓏喝了頓酒,對於自立投元的事是再也絕口不提。
元朝鞭長莫及,對大理的影響力是有限的。要真打起來,元朝幫不上他們,這點他們很清楚。
而現在,大理段興智的軍隊有碾壓各部族的實力。如何選,這些不是傻子的各部首領自然都很明白。
在那件事過去沒多長時間,震軍的存在在各部首領中就人盡皆知了。
其後,段興智的召見令便緊接著入雪花似的飄到了各部族首領的手裏。誰都知道,表忠心、站隊的時候到了。
皇宮白玉道上,不管這些首領們心中是如何想,臉上,卻總是有些頹然、不甘的。
逍遙自在的首領怕是做不成了,見過段興智,怕是他們就隻有俯首稱臣的份。
連過十餘道拱形的宮門,終於到段興智平時處理政務的正德殿。
正德殿也是通體大理石,隻有高處掛著的牌匾不是白色。
段興智穿著蛟袍,立在正德殿門口,麵含淺笑,卻是意氣風發。
他旁邊,不是大理的文武大臣,而是秦寒和玉玲瓏兩人。秦寒依舊孤傲,玉玲瓏依舊絕美。
各部首領到得近前,看著難得露出這般風發之態的溫和“皇帝……”段興智,都是心中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