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可憐道士(2 / 2)

而提刑院兩位副提刑令,則是提舉了原提刑司主管禦史中丞郝文秀,以及監察禦史西知禮。

這四人,都是原本大宋朝中僅次於陸秀夫等人的大臣。

趙洞庭經過深思熟慮後,心中認可陸秀夫等人的舉薦。如副監察令、副提刑令這等要職,根本不可能隨便從民間選拔賢才擔任,隻可能從朝中擢升。官道,是忌諱一步登的,因為能力絕對跟不上。

轉眼,又過去半月有餘。

樂無償從百草穀趕回到海康,得知樂舞離宮以後,又匆匆出宮去尋找。

趙洞庭原本打算數日內定下來的官員名單,愣是直到這個時候才最終拍板。

他低估其中的工作量了。

自趙洞庭執政以來,涉及官位最廣,調動官員最多的一場大調動終於開始了。

上到監察、國務、提刑三個最高衙門,下到各縣縣令等,此次調動的人數竟是有足足上千人。

整個朝野為之震動。

國子監的學子們多數赴各地任職,這讓得國子監登時門庭若市起來。

雷州境內,讀書之風再度盛行。白丁們看到出路。

孫石川升任副監察令,兵部尚書之職由原左侍郎張希在接任。而張希在騰出來的左侍郎之職,卻並未由兵部中的官員升任,而是空降了在軍中為將的柳弘屹擔任。這樣,雷州軍統帥的職位又空缺下來。

不過,趙洞庭卻並未當朝宣布雷州軍統帥之職由誰接任。

眾臣都預料得到,軍中怕是也會在短時間內進行大的整改。

就在當日,無數大官吏數十人為伍,離開海康,往廣南西路各地而去。

當然,也有人是帶著軍卒去的。因為有的地方,想要在那裏紮下根基,勢必會遭遇到不少阻力。

槍杆子裏才能出政權。

宋碧濤從軍中調撥出來,趙洞庭完成對他的許諾,讓他擔任化州知州。

原雷州知州穆康巽改任鬱林州知州,而原海康縣丞希逸,再度升遷,成了雷州知州。

他可謂是知州級別當中最為年輕的了。

希家一舉成為雷州頂尖豪門。隻是,現在希家還人丁稀少而已。

趙與珞年事已高,但瓊州仍有亂民為禍,趙洞庭隻得讓他繼續為瓊州知州。

在大宋現有的地盤上,趙與珞可以是唯一一個仍然將軍、政握於一手的地方官了。

這場官場的大震動,短時間內顯然都會餘波滾滾。

隨著各地官吏赴任,海康縣內百姓也陸續有人開始回往故土而去。

趙洞庭終於得以有喘口氣的時間。

各地官員赴任以後,表現怎麼樣,那是檢察院該去注意的事。他這皇帝,自然不會再事事過問。

每個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趙洞庭可不想讓自己英年早逝。

頒布各地官員任命書以後,他出乎眾人意料的沒有再繼續對軍中進行整改,而是直接去了無量觀。

雷州軍連個統帥都沒有,但趙洞庭卻是任之由之。誰也摸不準趙洞庭心中到底是做什麼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