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城電視台,碩大的台標。
群樓裏一家廣告公司的錄音間內,《智能崛起》節目組正在試做配音。
“照著氣氛來啊!ACION!”發際線失控的劉某導猛烈揮手。
房間暗去,字幕滑過,幽遠的交響樂章,把氣氛烘托得像是星球大戰片場。
但這些並不影響裏間的那配音員,人是禿頭,可聲音不錯,很趙老師,價格是千字千元。
罩著耳機拿著稿開念:
“冰河世紀結束以後,地球氣候於大約17萬年前開始變暖,氣溫逐漸地回升。”
“兩極、北美和北歐的冰川開始消融,海平麵逐漸上升,渤海、黃海、挪威海的草原被水淹沒。”
“到了1萬年前,北美和北歐的冰雪已經融化了相當大一部分,南北半球春暖花開,一片繁榮景象。”
畫麵變換,拉近。
聲音沉沉滿載磁性:“氏族社會的人們披著皮草揮著木棍,女人采集野果和種子,男人們在森林與草原上追逐獵物。”
“或許他們已經開始建立型聚居點,或許少量展開農業生產,或許用動物的骨頭製成簡陋的笛子,吹奏著誰也沒聽過的旋律,那或許就是最早的通訊方式”
劉導微閉眼,這稿子是他起的,這是給今年科技展的某雜糧公司製作的廣告片,一秒兩千,全套一百萬。
手捏蘭花指,撩起,調音師推杆,調高音量。
“1800年左右的某一,一顆冰彗星掃過地球,全球氣溫突然下降,這一快速氣溫降低時期叫做新仙女木時期,時間持續一千三百年,許多物種滅絕,包括猛瑪象和劍齒虎。”
“氣越來越冷,得到食物越來越困難,為了生存,人類向各處遷移,有一部分人類乘著冰撬越過白令海峽,到達美洲,在那裏南下,一直越過赤道。”
半開的門口突然走進來一個人,手裏提著兩個保溫箱:“外賣收一下。”
導演比了個快滾的手勢。
裏頭沒受這影響。
“時光流轉,一萬年後,人類拿著手機拚多多叫外賣,科技進步如此之快,”
“研究發現,人類大腦在過去的幾千年裏並沒有顯著的發展——從我們所知道的來看,現代人在生物學上與一萬年前的人幾乎是一樣的,所以這不是原因,真正讓人類不同的是,我們擁有的信息量”
“好!第二部分來一下!”劉導道。
裏頭禿子翻頁,清嗓,喝水。
“ACION!”
畫麵又轉,現在是人類社會的模樣,好多奇怪的機器。
“阿塔納索夫-貝瑞生於194年,死於一次地下室,改******尼埃克生於1946年的情人節,它體重0多噸,占地170平方米,肚子裏裝有18000隻電子管。
電子管晶體管集成電路,大規模集成電路,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超級計算機,個人計算機,智能手機以及各種智能設備。
而人們又期待又恐懼的智能計算機則從未真正出現過,因為隻有電腦具備人工智能,能像人一樣思考,並且運算速度極快,其硬件係統支持高度並行和推理,其軟件係統能夠處理知識信息才能被稱為智能計算機。
有人,人類大腦有近千億個神經元,一台計算機要達到同等的智能水平,至少得過三百年。
然而,機器智能並不遵循人類進化模式,它走量。
901年,矽芯片充滿世界的各個角落,雲服務中心響應來自四麵八方的請求,數據中心存儲了大量的數據資料,人們每時每刻都與網絡保持聯係。
如果把它看作是一個矽基生命體,它已經活了,除了沒有呼吸!”
錄音師舉手表情尷尬:“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