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家訓》自1997年1月作為《曾國藩生平及家族叢書》中的一種,由遼寧古籍出版社出版發行後,因其在向讀者介紹曾國藩家訓內容的同時,對名詞、術語進行了規範化的注解,且在翻譯文字之後作了導讀性評析,故而其學術價值較高,實踐的指導意義較明顯,受到不同層次讀者的好評,初版半年即已脫銷。
此次重慶出版社版,對原書少許錯誤作了修訂,基本上未作太大改動。盡管如此,我仍堅信該書具有的“平淡中見專深,通俗中見高雅”的特色,必將繼續引發讀者的興趣。更為重要的是,曾國藩家訓理論及方法的固有特征,必將為讀者從中獲得借鑒啟發提供條件而具有長久的生命力。盡管曾國藩家訓流傳至今,在曾氏後裔中獲得繼承和補充乃至於得到了發展,如我在《曾國藩家族》修訂本中,就曾紀鴻的夫人郭筠和曾紀官的夫人劉鑒,對於曾氏家訓在理論和實踐上的闡發與創新的內容作了概括性介紹總結曰而且,曾氏家族後裔人才輩出,曾國藩家訓的主要內容及其基本方法始終指導並深深影響著曾氏家族子孫後代。曾國藩家訓的基本內容及其方法在當今社會仍然有其借鑒啟發的價值存在。尤其是在獨生子女眾多,市場經濟因素不斷衝擊人們價值觀及生活方式的嚴峻現實下,如何通過繼承傳統、發揚傳統的方式,批判性地借鑒、吸取中國傳統家庭教育的理論和方法,則是一件刻不容緩的工作。而曾國藩家訓理論中一些積極的成分,家教方法中一些有用的成分,則又適應了這種需要。
我認為,曾國藩主張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自我教育四者結合的思想方法,在當前青少年教育的問題上仍具參考借鑒價值。但目前,一般家長和青少年重視的是學校教育(其中看重的是學習成績),而往往把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自我教育忽略了。這恐怕就是青少年教育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更為重要的是,曾國藩在家庭教育的問題上,主張讀書做人同時並舉,注重學習成績與綜合技能相結合,講究人格的塑造,強調真才實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等等。這些都對當今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有借鑒和啟發意義。所以我有信心認為,《曾國藩家訓》必將得到人們的喜愛。這也是重慶出版社決定出版此書,我和唐兆梅教授欣然接受任務,對該書進行修訂並應允出版的主要原因所在。
在重慶出版社版《曾國藩家訓》修訂過程中,首先要感謝重慶出版社的吳向陽、溫遠才、代媛媛為該書的出版付出的諸多辛勞。同時,還要感謝眾多朋友對我們在修訂過程中給予的支持、鼓勵和關愛之情。正是有了這種真摯的感情,才使我能夠在教學、科研和行政兼職工作異常繁重的情況下,忙裏偷閑,幾乎夜以繼曰地將書稿修訂一遍,糾正了原書中一些錯誤。我自信,為數不多的稿酬不是我追求的目標,曆史使命感、責任感、朋友的關愛之情,才是我在進入知天命之年後仍能像四十歲以前保持一種專心學問的激情的最終動力所在。
由於學識有限,書中不足之處肯定存在,歡迎讀者多多批評指正。
成曉軍2006年6月
於惠州學院困知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