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一陣朗朗的讀書之聲從邱家私塾中徐徐傳來。隻見私塾中,上首坐著一位半百老人。
“白先生、白先生,我有問題要向您請教!”隻見一個年約五六歲的小童舉起右手高聲問道。這小童生的粉雕玉琢煞是好看,燦若亮星般的眼眸帶著點點晶瑩,似乎在催促老者。
“哦,是念知啊。你有什麼問題盡管問吧。”
“先生,這首小詩中說的桃花可是城外安遠寺旁的桃花林嗎?”
“嗬嗬,念知說是也無不可啊!”隻見老者手撚胡須,頷首笑道。
“先生又這樣,每次我問您問題,您都說的模模糊糊,要不就是也無不可之類的。”
“那念知可知道我為何說也無不可呢?”
“這我可猜不出!不過我知道先生您這麼說必然有這麼說的道理,隻是念知還是想不明白!”小童的大眼睛不停眨動著,伸出左手在腦後抓了抓。
“念知啊,先生來問你,你有沒有想過將來自己要幹什麼呢?”
“這個我當然想過,念知隻想好好讀書,將來考取了功名,報效國家、光耀門楣。”
“那我再問你,你為何不願習武呢?練得一身好本事,將來也一樣能報效國家光耀門楣啊?”
“我才不願意整天打打殺殺,做個武夫呢!我要飽讀詩書,胸中藏盡萬千,自也能馳騁沙場!”小童雖小,說到此處卻也慷慨激昂,一副拳拳報國之情躍然於眉眼之間。
“好一句藏萬千騁沙場!”老者的讚賞之意早已溢於言表。私塾中此刻卻是議論紛紛,這些年紀相仿的孩童們,有的嫉妒念知得到老者讚揚,也有的在真心替念知感到高興……
“肅靜,課堂之上不得再小聲議論。”伴隨著老者的一聲嗬斥,私塾中慢慢安靜了下來。
老者四下看了看,又繼續說道:“無論習文抑或習武均可報效國家光耀門楣,隻要你們每一個人能夠做到腳踏實地,刻苦學習,必將能夠實現心中抱負。如果去學那好吃懶做,隻會怨天尤人背後議論別人之人,未來必將是無所作為,惹人恥笑。豈不知,憊懶懈怠者,猶如牆上爛泥,而議人者,人恒議之的道理!”
“我時常說‘也無不可’之類的話語,其實就是想告訴你們人活在世,凡事皆有可能,猶如剛才講到習文抑或習武的問題。不可讀死書,也不可死讀書。遇事不必著急下結論表心跡,先靜下來思考一番再做打算,方可少出紕漏。無論做人做事,都應該多問為什麼,知其然也更要知其所以然。”
老者看了看大家的表情,又自說道:“今天所講,你們許是一時難以明了,隻要大家要將剛才我所講的銘記心中,也就不枉我一番教導了。好了,今日時辰已到,下課。念知留下,其他人都散去吧。”
畢竟都是孩童,玩性還重。這一聲下課,對於大家來說好似天籟,孩童們初始還很有禮貌的一一和先生告退,可出了大門轉眼間便不見了蹤影,很快課堂中就再次變得安靜下來。
“念知啊,你可知我為何要留下你呢?”
“先生留下念知,必是有話說。念知喜歡聽先生的教誨,這是念知的福氣。”
老者微笑道:“孺子可教也。”接著,老者收斂笑容又再說道:“念知啊,你喜讀書固然是好事,但是正如我剛才所說,凡事要多想。文武可謂不分家,讀書雖然可使你明心見智,但武也不可荒廢。好似美輪美奐之宮殿也須建在堅實的地基之上。人之發膚受之父母,我們要時刻愛惜自己的身體,況且無論做任何事,都應該有一副強健的體魄,才能幫助你實現心中所想。雖然我們不必如咱們大燕國當朝聖上一般,文能治國武能爭天下,卻也要文武兼備啊。正如你邱家家主為你們的父輩四人取名,取文、武、雙、全四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