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芙羅狄西亞地區,帕爾馬的軍隊和塞硫古-加拉太聯軍遭遇了。這是一場雙方都沒有準備的遭遇戰。也是考驗兩支軍隊統帥的機會。
在帕爾馬一方,帕爾馬的軍隊並沒有采用傳統的馬其頓方陣體係。他們采用的是類似與羅馬三橫陣的戰略體係。與三橫陣不同的是,在他們的中央集群,也就是兵團的正麵,他們的第二列軍團采用的重裝長槍兵,在長槍兵的前麵是類似羅馬輕步兵的帕爾馬輕步兵,在他們隊列最後麵,則是類似羅馬老年軍的槍兵集團。應該說,帕爾馬人的陣型和裝備安排完全結合了羅馬和馬其頓當時在西方世界最流行得兩種戰術布局。在他們的步兵方陣前方是標槍兵和弓箭手組成的散兵陣。在步兵方陣的兩翼是重裝騎兵和標槍騎兵。很顯然,重裝騎兵用來保護步兵方陣的側翼安全。標槍騎兵則用來驅離靠近的敵騎兵,並使之與自己的戰線保持一定距離。
在塞硫古-加拉太一方,他們則采用了馬其頓戰術體係以及加拉太慣常的散兵隊列。在塞加聯軍的右翼主要是塞硫古軍隊,在塞加聯軍的左翼則是加拉太人的軍隊。
雙方軍隊布置完畢,阿塔盧斯根據雙方的陣型對比,他們並沒有著急想塞加聯軍發動進攻。因為,在塞加聯軍的左右兩翼是戰鬥風格完全不同的兩支軍隊。如果,他的軍隊向前與對方交戰。那麼,他的軍隊將陷入不能統一協調指揮的境地。因為,在列隊完畢後,他下達了軍隊正作戰陣型向後緩緩移動的命令。
在帕爾馬人對麵的加拉太人發現帕爾馬軍隊向後移動,他們果然上當。這些原始的部落戰士,他們根本不懷疑帕爾馬人的行動。他們見到帕爾馬人退卻後,誤以為這些帕爾馬人畏懼了塞加聯軍的氣勢準備撤出戰場,所以,他們直接就快速向著帕爾馬人的陣線衝殺了過來。
而阿塔盧斯最希望的就是加拉太人如此做。他的軍隊在撤退到一處高地的時候,緩緩停了下來。而這時候,加拉太人也追擊到了他們的麵前。在密集的弓箭打擊下,衝在前麵的加拉太人立刻倒地一片。但是,這並沒有影響這些原始的部落戰士進攻的熱情,他們依然快速得向帕爾馬人的陣地衝鋒。在帕爾馬人長槍方陣前麵的輕步兵在投光手手中的標槍後,他們和弓箭手一起快速後撤。這樣,加拉太人就與長槍兵方陣衝撞到一起。
帕爾馬人的長槍方陣借助地勢上的優勢,他們順著山坡向山下的加拉太人拚命積壓。很快這些勇猛的部落戰士就抵擋不住帕爾馬人的進攻,他們開始向後退卻。在這個時候,塞硫古人的軍隊卻趕到了加拉太人的後麵。一場更大的混亂開始了。逃跑得加拉太人紛紛衝入了塞硫古人的隊列。他們擅長與步兵方陣作戰的塞硫古步兵的陣型完全衝亂了。
帕爾馬步兵這時在加拉太人的身後,也接近到塞硫古人的陣線上。失去陣型的塞硫古人根本無法阻擋帕爾馬人的進攻。他們隻得向後退卻。而這時候,處於左右兩翼的帕爾馬騎兵也向塞硫古騎兵發動了衝鋒。雙方騎兵勢均力敵膠著戰鬥了一陣兒,但是,這時候塞硫古人的步兵方陣已經變得完全混亂了。最後,伊厄拉斯隻得下令他的騎兵向後退卻。這樣,在阿芙羅狄西亞,準備進攻帕爾馬的塞加聯軍又被阿塔盧斯擊潰了。
幾天後,伊厄拉斯重新集結了軍隊,他們又出現在阿芙羅狄西亞以東不遠處的地方。這次,伊厄拉斯吸取了前次的教訓。他把加拉太人布置到了自己隊列的後麵。兩支軍隊遭遇後,兩軍均呈戰鬥隊型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