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21上山(1 / 1)

琉璃於是一一介紹了同來的一行人。原來此次藍君汐派來的特使就是這位男子,姓成名英,年齡在三十歲左右,現職任中軍偏將之職,已屬少年得誌,亦是藍君汐極信任之人。琉璃則是因思念子素,硬纏著哥哥帶了喜兒跟隨而來。

稍敘離情之後,一行來客留大隊人馬看守營寨,隻十餘人與天山一幹弟子向天山進發。

來到山腳,莫言與成英言道:“師傅雖一再提及,要隆重迎接各位上賓,但天山一來地勢極險,二來條件簡陋,各位上山隻有借助我們帶來的這些竹筐繩索,讓各位上使受苦了。”成英知道天山派情形,也不以為意,笑言:“有勞了。”琉璃久處宮中,如此行徑,自然倍感新奇。

林驍自願當先前行,率一眾天山弟子上得山間,於各極平台預備梯次接應,送來客上山。

來客中,隻有成英沒有乘坐竹筐,雖稍顯吃力,但從步履看來,顯是走硬功一路,武功亦然不弱。

竹筐正上下之中,忽然,隻聞山間轟鳴,亂石俱下。莫言正行至中途,見之大驚。此時,無論天山弟子,還是一眾來客,均身處險境,窄逼之地,騰挪餘地極小,僥是天山派數一數二的高手,亦無從應付,隻能就近挽起竹筐及乘坐人等,避入岩石凹陷處,以躲避從上至下傾瀉而來的亂石。猝然之下,已有一竹筐被岩石擊中,其中乘者嗚嚎著墜落山崖。天山派眾弟子亦就近施救,俱各尋覓有利地形藏身。

子素當然與琉璃、喜兒攜行。雖行在隊伍靠前,所幸正身處墜石邊緣。聽聞聲響,子素以迅雷之勢,解下纏於腰間的長鞭,繞上牽引琉璃、喜兒二人乘坐竹筐的長索,同時飛身橫向攀上一棵鬆樹,將竹筐拉離了岩石傾下的正立麵,並將二人隱至樹下一塊巨石之下。

慌亂之後,聲響全無。

子素從入世以來,從未經曆如此險境,雖有武功在身,已驚得手心出汗,不免心膽俱寒,所幸琉璃、喜兒二人安然無恙。

正慶幸間,隻聽得轟然聲又起,新一輪亂石又傾瀉而下,雖不及第一輪猛烈,聽之亦感心驚。所幸眾人皆已有所防備,且都找到了避藏之所。

響聲過後,依然一片寂靜。

稍息片刻,隻聽山間一聲口哨響徹雲霄。子素聽是莫言的信號,知是召集眾弟子聚齊。故與琉璃、喜兒交待兩句,即向哨音所發之處奔去。

來到莫言棲身之處,隻見莫言一臉肅然,眾弟子也神情嚴肅。一待到齊,莫言沉聲吩咐到:“今日之事,實出意外。現我們分散上山,想這小小石塊尚無奈我何。但務必保證來客安全。”隨即分別布置了上山路線,還特別交待子素,一定要多加小心。

正交待間,成英因輕功稍遜,此時也從後麵跟了上來,怒聲說道:“難道天山派反了不成?”

莫言此時有口難辯,加之不善言語,不由得漲紅了臉,隻囁嚅道:“絕無此情!”

子素雖心懷疑慮,但此情此景,山上亂石又不長眼睛,看來也不針對上山諸人的某一部份,此時當一眾攜手解難。故冷靜地言道:“成將軍莫急,此中必有隱情,待我等一起上山看個究竟如何?”

成英知子素是藍君汐派來天山學藝的,稍加思量,亦知絕非同行人搞的鬼。遂道:“好,就如你言,看是何妖人有此膽量敢向我等發難。”

商量妥當,一眾人便分別向山頂進發。

正行進間,又聽亂石轟響,較之上次又有減弱。且此時有了前兩次經驗,加之少了拖累,眾人皆武功絕絕之人,故而少了慌亂。或騰挪避讓,或依勢隱藏。莫言心中有氣,見大石才閃身,稍小者則揮手借力,再小者更是一掌擊碎;成英雖輕功不高,此時已解下鋼鞭,或擊或閃;子素輕盈閃躲之間,有時又揮起長鞭借力將巨石帶開。

一行人或停或行,過得半晌工夫,亂石不再落下,再行不多時,已然來到山頂。

一眾人驚異地發現,山頂此時空無一人,隻在山石枯木之間,看似有打鬥的痕跡。

無暇多作思考,除留成英、子素在山上巡視外,莫言又急急吩咐其餘人等趕快下山接應來客上山。子素本意是下山接應,但一來山上須有人守衛,二來她也知道,最危險的時間已經過去,由一眾弟子接應藍琉璃等人斷無安全之憂,故最後留了下來。

過了一段時間,眾弟子將來賓一一安全接應上山。

經曆如此大變,一眾上得山來,不免互相詢問、打聽、安慰。成英因折了一員愛將,更是神情激憤,悲不自勝。

子素趁眾人上山這段時間也曾更廣範圍勘察現場,卻沒有發現更多線索,隻拾得了一塊半個手掌大小的黝黑的佩飾,拿在手中有與其大小頗不相稱的沉甸甸的感覺,覺有些蹊蹺,想是與拋下亂石的人有關,便隨手放入囊中。

分析無果,一行人決定盡快回到天山總壇,向師傅稟報原由,再作定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