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商頌(1 / 2)

頌·商頌

《詩集傳》雲:“契為舜司徒,而封於商,傳十四世,而湯有天下。其後三宗迭興,及紂無道,為武王所滅。封其鹿兄微子啟於宋,修其禮樂以奉商後。其後政衰,至戴公時,大夫正考甫得《商頌》十二篇於周,歸以祀先王。”

《商頌》有五篇,《那》為五篇之首,是商的後人宋君祭祀先祖湯王的樂歌。詩中對於祭祀場麵的描繪細致,從中我們可以想象當時祭祀的隆重、熱烈,鼓聲響起、管樂悠揚,人們載歌載舞、情緒激昂,通過祭祀表達自己對祖先的緬懷。全詩秩序井然,同時強調人們的謙恭和主持的莊重,表現了當時禮儀製度的完備。

【原文】

猗與那與!置我鞉鼓。奏鼓簡簡,衎我烈祖。湯孫奏假⑴,綏我思成。鞉鼓淵淵,⑻⑻管聲。既和且平,依我磬聲⑵。於赫湯孫!穆穆厥聲。庸鼓有⑶,萬舞有奕⑷。我有嘉客,亦不夷懌⑸。自古在昔,先民有作⑹。溫恭朝夕,執事有恪⑺。顧予烝嚐⑻,湯孫之將。

【注釋】

⑴奏假:奏,進。⑵依我磬聲:指奏樂時依磬聲相終始。⑶庸:大鍾。⑷奕:舞影閃動的樣子。⑸夷懌:高興,歡快。⑹先民:祖先。作:作為。⑺恪:恭敬。⑻顧:光顧,光臨。烝:冬祭。嚐:秋祭。

烈祖

這首詩是宋君祭祀祖先的樂歌。至於祭的是湯宗還是中宗,無法確知。詩的語氣虔誠、恭敬,表達了深切的祈求和希望。詩中詳細敘述了獻祭的動作和過程,給人以意象分明,曆曆在目的感覺,顯示了人們對祭祀所持有的莊嚴、神聖態度,讀來流暢、順口,心裏也為之感動。

【原文】

嗟嗟烈祖,有秩斯祜⑴。申錫無疆,及爾斯所。既載清酤⑵,賚我思成⑶。亦有和羹⑷,既戒既平⑸。鬷假無言⑹,時靡有爭。綏我眉壽,黃耇無疆。約軝錯衡,八鸞鶬鶬⑺。以假以饗⑻,我受命溥將⑼。自天降康,豐年穰穰。來假來饗,降福無疆。顧予烝嚐,湯孫之將。

【注釋】

⑴秩:大。⑵載:陳列。酤:酒。⑶賚:賜予。思:助詞,無義。成:和平。⑷和羹:五味調和的濃湯。⑸戒:到,及。平:平靜。⑹鬷假無言:默默祈禱。⑺鶬:同“鏘”。⑻假:到。⑼溥:廣大。

玄鳥

這是一首祭祀商的中興之主高宗武丁的樂歌。詩中把部族原始神話與後人的曆史事實結合在了一起。全詩從商的由來說起,概述了周的諸位祖先的功績,並以此突出武丁的地位和作用,從而表達了對他的稱頌。本詩可能不是宋人所作,而是商代時就有,代代相傳,保留至宋。

【原文】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⑴。古帝命武湯,正域彼四方⑵。方命厥後,奄有九有⑶。商之先後,受命不殆,在武丁孫子。武丁孫子,武王靡不勝。龍旂十乘,大糦是承⑷。邦畿千裏,維民所止,肇域彼四海⑸。四海來假,來假祁祁,景員維河。殷受命鹹宜⑹,百祿是何⑺。

【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