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1 開篇先用典(1 / 2)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唐朝天寶年間,早已卸任涇縣令的汪倫聽說大詩人李白旅居南陵叔父李冰陽家,便寫信邀請李白到家中做客。信上說:“先生好遊乎?此處有十裏桃花。先生好飲乎?此處有萬家酒店。”李白素好飲酒,又聞有如此美景,欣然應邀而至,卻未見信中所言盛景。汪倫盛情款待,搬出用桃花潭水釀成的美酒與李白同飲,並笑著告訴李白:“桃花者,十裏外潭水名也,並無十裏桃花。萬家者,開酒店的主人姓萬,並非有萬家酒店。”李白聽後大笑不止,並不以為被愚弄,反而被汪倫的盛情所感動,適逢春風桃李花開日,群山無處不飛紅,加之潭水深碧,清澈晶瑩,翠巒倒映,汪倫留李白連住數日,每日以美酒相待,別時送名馬八匹、官錦十緞。李白在東園古渡乘舟欲往萬村,登旱路去廬山,汪倫在古岸閣上設宴為李白餞行,並拍手踏腳,歌唱民間的《踏歌》相送,並又挑來兩壇酒贈於李白。李白深深感激汪倫的盛意,遂作《贈汪倫》詩一首。

這首詩描寫朋友之間友情,情真意切,千古動人心。詩中汪倫赤足踏歌而行,追趕到桃花潭渡口送別李白的場景,把朋友間那種即將離別難舍難分的的赤子情懷,表達得樸實無華,牽動手足之間的情誼也油然而露,感人肺腑!

汪倫也因而名留千古,婦孺皆知。

當然李汪二人之間還有別人不知道的事,我們的故事便從這裏開始。

李白好擊劍,曾自言“十五好劍術,遍幹諸侯。三十成文章,曆抵卿相。”而後遊覽天下,得以結識劍聖裴旻,得其真傳,並在以後的實戰中逐漸加入自己的風格,自成一家。李白為人放浪不羈,他的劍法裏也透露出他的這種性格,出招不拘一格,經常出人意料,讓人防不勝防,留下了“十步殺一人,千裏不留行。事了佛衣去,深藏身與名。”的傳說。

盛唐人人尚武,不會兩下子出門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汪倫家也不例外。汪倫早就聽說了李白出神入化的劍術,便乘機請李白指點一下自己的兒子。汪倫的兒子資質一般,練得也是一般的劍法,所以在李白眼裏處處是破綻。李白不愧是謫仙人,豁達大度,有感於汪倫的盛情款待,便把承載著自己畢生劍法精要的《青蓮劍經》送給了汪倫。

世事難料,不久安史之亂爆發,汪倫一家也和普通百姓一樣四處避難。汪倫死後,汪家逐漸衰微,有許多江湖人士聽說汪家有李白的《青蓮劍經》,都想據為己有,因此不斷騷擾汪家。汪倫的子孫兩代人都沒有出現練武的人才,因此家有至寶卻無用武之地,最後不得已隱姓埋名,隻求苟全性命於亂世。

汪倫的孫子汪千潭已經這樣過了三十多年,並有一妻一子,兒子叫做汪成三。由於和國際巨星李白變成了好朋友,汪倫十分自豪,自此他的子孫的名字都是出自李白的詩篇。汪千潭的名字就是化自那首著名的送別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隻不過他為了不引人注意自稱汪九。他的兒子汪成三的名字化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平時裏他卻隻稱呼兒子小成子。此時距離安史之亂結束剛剛過了二十多年,大唐山河破碎,中原之地十室九空,早已不再見往日的繁華。汪千潭一家人就隱居在一個隻有十幾戶人家的小山村,以種地打獵為生。

此時是唐德宗貞元五年,汪成三已經九歲了,他的身形雖然看著比同齡的孩子瘦弱,但是十分活潑貪玩,經常跑到後山去抓野雞等小動物。這天下午,他又和往常一樣一個人來到後山,準備用自己剛發明的陷阱來抓隻野兔,好改善改善夥食。汪成三路過山間的一處空曠地時,看見一個衣著華貴,白發蒼蒼的老者背對著他迎風而立。汪成三吃了一驚,暗道:“這個人肯定是個大官吧,怎麼會跑到這種鳥不拉屎的地方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