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寧靜52(1 / 2)

第六章修行不是修美夢,是修夢醒 第七節

人生隻有三件事

人生隻有三件事:麵對、承認、放下。

單位有個女領導,年過50歲卻保養得當,老公對她非常寵愛,事業上也順風順水。但她有自己的軟肋,單位人背地裏議論,不要當著她麵說孩子的事兒,她無法生育,容易被觸動。但單位也有同事,親口聽她提到跟兒子去逛商場、幫她搬運東西什麼的,眾說紛紜。

有一天,我休完產假去辦公室找女領導報到,自己都很緊張,不知道如何拿捏。但新媽媽一說到孩子,本能就越發興奮,女領導居然被感染,主動拉開了話匣。“孩子真的是可愛,我年輕的時候也生過一個,可惜他患上了先天性心髒病,我們盡了一切努力,但他還是不到百天就走了……那之後,我決定不再生孩子。”我鼓起勇氣問,那有時候還聽您說,您兒子……領導微笑一下:“那是我的養子,快上大學了,我最近還在為他念大學的事兒操心呢。”退出領導辦公室的時候,我鼻子一酸,那一天開始,我不再覺得這位女領導遙遠、冷冰。

朋友說起過她的母親,三次婚姻都被拋棄,留下了她和同母異父的妹妹。朋友的媽媽曾經是鎮上陶瓷工廠的女工,下崗之後,為了撫養她們,幹過服務員、清潔工、育兒嫂。她印象中,她的童年一直在媽媽日以繼夜的辛勤晚歸、暴躁、痛哭中度過,離家的衝動激勵她一直念書,念到了美國。她的妹妹跟她相差12歲,她尚未獨立的時候,媽媽為了讓全家生存,不得已把妹妹寄存在老師家,成了留守兒童—“那時候我和媽媽都不敢打電話回家,因為妹妹充滿恐懼的大哭或者低聲下氣的哀求讓我們心碎。”終於妹妹也長大了,她在美國也站住了腳跟,媽媽終於可以不用工作,一家越來越好。她40歲才結婚,出嫁那天,在夏威夷一家酒店的後台,穿著婚紗要出去宣誓那一刻,她突然緊張到窒息,怎麼都不願意出門。媽媽聞訊趕到了後台,她突然含著淚抓住媽媽手問:“媽媽,這輩子你有沒有後悔過?結婚,還有生我和妹妹?”媽媽先是錯愕地看著她,漸漸明白什麼意思,回答她:“傻瓜,你看這裏多美?我得到你和你妹,這是恩賜和財富。我終於走到了今天,怎麼會對昨天說後悔?”

我采訪過一個女製片人,她做一檔環球電影節目。一次,為了《我的盛大婚禮》和《上尉的曼陀鈴》,她去希臘克裏特島搜集資料,卻意外地發現獲得1964年三項奧斯卡獎的影片《希臘左巴》的導演邁克爾·柯楊尼斯定居於此。這個英國老頭,退休後沒人找他拍片子,隻能靠微薄的退休金度日。為了維持生存,他甚至把自己奧斯卡金像獎的獎杯典當在了一個地中海海邊的餐館裏,交換條件是在每天固定的時間,他可以去免費享用午餐和晚餐,而遊客則可以跟他的奧斯卡獎杯合影。

女製片人幾經周折,采訪到了他。本以為他落魄而防禦、抵觸、回避,出乎意料的是他侃侃而談,講起了《易經》 、毛澤東、他在武漢長江大橋拍攝紀錄片的事情……原來他是個中國迷。在采訪結束的時候,他主動提出邀請,希望女製片人為她留意能去中國拍片的機會,然後紳士地離開了。